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39353
大小:11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31
《引领学生走出古文学习困境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引领学生走出古文学习困境的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针对当前文言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学生陷入了文言文苦学、怕学、厌学的困境,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笔者试着从反复诵读、借助背景资料、找准解读支点、运用比较鉴赏、开展趣味活动等方面,探寻让学生乐学、活学、会学的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打开一方古文学习的新天地。 关键词:诵读支点比较鉴赏语感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借用钱梦龙老师的话来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由此可见,如何激活文言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
2、素养,让学生乐学、活学、会学,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古文教学实践来谈谈粗略的看法,管中窥豹,以一斑之见求共勉。 一.注重反复诵读,营造文言语境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根基。我国古代教学就非常重视诵读,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当前文言文教学就总的情况而言,诵读的地位下降,方法多为串讲、翻译和解析。那种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教法使学生一头雾水,使学生发出“学语文难,学古文难上加难”的感叹,甚至有厌学的情绪。10 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并让学生捧起文言作品喜欢读?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应在激发兴趣、教给
3、方法上下功夫,读透“原生态文言文”。 (一)读透“原生态文言文”的益处 “原生态文言文”就是未解读、未翻译、未加工前的原汁原味的文言文。读透“原生态文言文”,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益处。 1.能营造文言环境。语言的学习往往需要营造一个环境,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因此,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沉浸在原汁原味的文言文中,而不要完全用翻译出来的白话文冲淡了文言的味道。课文理解尽量用原文,暂时不懂不怕,可以细嚼慢咽,慢慢地消化吸收。 2.能培养文言语感。在文言文的感悟、鉴赏阶段,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借助白话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进入文言教学的领地,让二者彼此互为支持,紧密联系,进一步打
4、好语言的底子,培养文言语感。 (二)读透“原生态文言文”的要领 文言教学不可忽略诵读,但也不能“放羊式”地乱读,这里有几个细节我们应注意把握: 1.遵守朗读文言语句的一般要求。许多学生和一部分语文教师,喜欢用近乎朗读白话文的腔调来朗读文言作品,这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一般的文言表述,一是单音节词多,二是句子短,三是遣词造句的精微程度高,四是从内容到用语都远比白话难懂,五是特别讲究语言的音乐感。因此,朗读文言时,语速要更慢一些,抑扬顿挫的处理要更强烈一些,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停顿要更长些。总之,要找到那种“文言腔调”。10 2.读出作品特有的语言风味。这是
5、美读作品的普遍要求,可是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而变得难度更大了。不同作家文字风格是具有一定差异的,且经典的作品在语言方面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由于作品是“文言”,今人读文言的机会较少,而且读得很粗略,所以往往不能从语感上体会出这种差异与个性,造成凡是文言作品语言,读起来都差不多,都是一个味儿的错觉。阅读文言文,应该结合作品仔细揣摩,得其真味,才能真正地将其美读出来。如《醉翁亭记》,要读出悠闲来,要用缓慢而享受的语调读。“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为朗读时的停顿,“.”为朗读的重音。)这里有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6、 二.借助背景材料,打开解读思路 文学作品总是有着各自特定的历史背景,作品中的人物也离不开相关背景的映衬,要真正走进作品的深处,就不能离开对作品特定历史背景的了解,否则阅读和欣赏就会产生隔膜。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文言文本的时空距离相较现代散文更为遥远,如何跨时空地理解古人写作时的思想和情感,以更好地解读文本,借助作品的背景材料无疑是文言文教学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以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参与搜集背景资料。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应该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应指导学生主动搜集相关的课文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况且,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学生接触各种信息和资料的渠道也多了,他们也乐
7、于用这种现代化的手段学习。10 2.以历史为准绳,增加背景资料的可靠性。网络开放的时代,关于某作家或某事件的背景材料繁多庞杂,特别是在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上,教师要把关指导,以历史为准绳,坚持导读资料的客观公正,否则会误导学生。 3.以文本为中心,延伸解读力的极限可能。一切解读都不应撇开文本本身,但一切解读又不应该只囿于文本本身。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教学时,及时出示时代背景资料,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世外桃源是作者表达对黑暗现实不满和追求理想社会的精神寄托,为苦难中的人们寻求一个精神出口。 文言文如果失去历史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