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ID:3053742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_第1页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_第2页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_第3页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_第4页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根据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的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是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是日后继续独立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证,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学生只有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才能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这对于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十分重要。问题情境应具有障碍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探索性,即当学生面临问题情境,遇到困难而又感兴趣,需要努力克服,经过努力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欲望。“发明千

3、千万,起点在一问”5,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学生心想: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这样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去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做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又如,我们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电脑上出现画面(圆是正方形的内切圆,相对的两个切点分别为A、B,A和B连接起来刚好是圆的直径,线段AB长度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小狗从A点绕圆周跑一圈,小猫从A点绕正方形跑一周。问:谁跑的

4、路线长?猜一猜,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这样,为学生创设一个“猜想”的情境,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把课本现成的结论转变为学生探究的对象,促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二、引导自主探索,激发探究热情  自主探索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认识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了自主意识,提高了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

5、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点拨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例如在教学“分数化小数”5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分组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1)1/4和1/7?摇?摇(2)4/25和4/11?摇?摇(3)2/5和2/15?摇?摇(4)37/100和7/90。然后让学生观察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在对每一组分数

6、进行对比中发现,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分母有关。在这一前提下,让学生去猜想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的什么有关?再让学生通过对分母的奇数、偶数,分母的质数、合数等排除以外,让学生把分母分解质因数后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思索,在思索中发现。  三、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技能  开展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人人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实现优劣互补,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要求,采取4人,2人,5人等多种组合形式,或采取组内探究,跨组探究的形

7、式,就相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研讨。至于何时合作,必须把握好时机,当学生个体在问题解决中处于“愤”“悱”迷惑之时,陷入其求不得之际,开始合作,才有价值。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和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没有关系?可能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观察电脑演示后,将学生分组进行“倒水”实验,形成小组结论后进行组际交流。这样就实现了在独立探究基础上的合作交流,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  四、引导实践运用,解决实际问题5  实践运用,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小学数学修订大纲明确

8、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