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远古的声音

倾听远古的声音

ID:30537098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倾听远古的声音_第1页
倾听远古的声音_第2页
倾听远古的声音_第3页
倾听远古的声音_第4页
倾听远古的声音_第5页
资源描述:

《倾听远古的声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倾听远古的声音  《诗经》是什么  《诗经》是2500多年前的乐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至今仍有读者在关注和研究它,原因何在?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诗经》,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那就是思想纯正。《诗经》的开篇是《关雎》,对于这首著名的爱情诗篇,尽管后世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孔子却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将这样一首情诗放在《诗经》的首篇,而且给予这样高的赞誉,这里面自有深刻的文化价值。  为什么要学诗?孔子“庭训”儿子:“不学诗

2、,无以言。”他还阐述了学诗的重要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到讽刺的方法。近之,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之,则可以用来服侍君上;而且可以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诗,可以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记录生活的原况,可以表达一种心绪。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5诗篇使我振奋,礼使我能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则让我的所学得以完成。孔子不仅强调了诗对他的作用,而且将诗放在了礼的前面。子贡与他交谈时引用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后,孔子高兴地说:“始可与言诗已矣

3、。告诸往而知来者”――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就可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除了诗歌本身的情感、想象,还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进行类推思考,这已经上升到哲学层面。  不学诗,不读诗,对诗歌漠然,一点诗性没有的人,内心能是个丰沛的人?“无以言”之“言”,不是平常的表达,而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凡是具有创造精神、勇于进取、奋发向上、感情丰富的人,一定是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哪怕他从来没写过一首诗。  《汉书?艺文志》:“《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时,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意志的,歌是延

4、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古人认识到诗能够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可以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所以“采诗观志”,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5  中学教师不是政治家,不是社会学家,但我们应该大体懂得诗的这种功能。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因势利导,让古典诗词教学与社会、历史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思想更宽广、更丰富、更深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氓》,了解当时社会的人性、爱情、婚姻、家庭等状况,并与现代人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领略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反观自己,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同时也是个极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何乐而不为?  《诗经》的隐喻思维与哲学思维  隐喻

5、是《诗经》重要思维之一。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是有现实背景的。《论语》记载的教学片段就有许多例证。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诗经?卫风?硕人》,写春秋时代卫公夫人姜从齐国嫁到卫国时的盛况。“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七句诗集中描述姜美丽的容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而孔夫子师生理解为“素以为绚兮”、“绘事后素”,即先打好基础再作画,进而理解为“礼后”。这个思维过程有几个跨越:天生丽质是基础,表情

6、顾盼生辉是提升;引申到绘画,先有“素”,后作画;再引申到人的修养,先有质朴、美好的本质,之后才是“礼”――社会文明的修饰与提升。这样高水平的对话,需要高层次的智慧,这样学习《诗经》,是智慧的提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诗经?国风?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是加工玉等艺术品的几道工序,“切”为最初工序,主要为除去多余部分;“磋”为进一步对坯料的加工;“琢”是雕刻成形

7、;“磨”是表面的细致打磨。这里用来比喻君子自我修养不断提高。5  隐喻是人类认知思维基本方式之一,通过某种事物而理解许多其他事物。这种思维就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哲学家总是善于通过个别具体的事物说明普遍的道理,通过眼前小的事物说明遥远而广大的道理,通过简单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所谓“举类迩而见义远”。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引用词人语句,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治学的三个阶段的特点,也正是隐喻思维。  对立统一是重要的哲学思想。许多诗词的理解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