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学中“对话”的预设与生成

刍议语文教学中“对话”的预设与生成

ID:30535452

大小:11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31

刍议语文教学中“对话”的预设与生成_第1页
刍议语文教学中“对话”的预设与生成_第2页
刍议语文教学中“对话”的预设与生成_第3页
刍议语文教学中“对话”的预设与生成_第4页
刍议语文教学中“对话”的预设与生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刍议语文教学中“对话”的预设与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刍议语文教学中“对话”的预设与生成  【摘要】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适应现代课堂传播需要的新型教学形态。关于对话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孰轻孰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课堂教学,一些教师偏颇一端的做法往往难收成效。本文认为,对话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应该和谐共进,并提出:课前研读教材,巧设问题情境,提高预设的质量;课中善于组织引导,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后教学反思,不断提高“生成”的质量等三条协调二者关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对话教学;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2、 一、对话及对话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尼古拉斯C伯布勒斯将教学中的“对话”界定为:对话是一种教学关系,它以参与者持续的话语投入为特征,并由反思和互动的整合所构成”。该定义表明:对话是一种交互主体的、有机的、动态的教学关系,它是所有参与者对共同问题或话题的质疑、探究、解释、评说、反思等“话语投入”行为,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交流。  关于“对话教学”8的内涵目前教育界见仁见智,没有一致的界定,但是我们认为,对话教学具备三个要件:(1)和谐民主话语氛围下的平等交流;(2)在信息共享中促发知识的动态生成;(3)注重品德修养,提升彰显师生生命品位与价值。  二、对话教

3、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现状  (一)对话教学中的预设  《礼记?中庸》提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预设,是对课堂对话的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超时空设想与安排,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保证对话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过分强调预设,对话教学成了教案教学,教师往往把一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的甚至按照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这样的课堂教学,少了学生生命活力的绽放,多了教师霸气十足的独裁。一方面,预约精彩,教师成为隐性的话语霸权者。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为了顺利实现堂课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往

4、往象征性地向学生提出一些他们备课时预设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按照自己预先的设计进行回答。所谓答疑释难,只是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或者甚至是教参上的分析。这样的课堂问答实质就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一些看起来很有效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对于学生的不完整回答、模糊回答和错误回答,教师往往当头棒止。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提问就只是传授知识的提问,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无从谈起,课堂提问的过程也就成了“传话”过程。例如:教师讲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的教学片段(案例1)  师:大家听说过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学生甲、乙分别讲述了这两个故

5、事)  师:如果你是司马光,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有什么办法?8  生1:我会把水缸推倒,小孩子就出来了。  师:你的力气有那么大吗?要是推不倒怎么办?  生2:我拿绳子把孩子提上来。  师:到哪里去找绳子呢?等你找来绳子,小孩子早淹死了。  生3:可以找些石块丢进缸里,让孩子踩着石头出来。  师:万一砸着孩子怎么办?  (一时间学生陷入了沉默之中)  师:这就想不出办法了吗?你们是初三的大孩子了,一伸手不就可以把落水的小孩从缸里提出来了吗?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将自己预设的问题答案,硬要以对话的方式问答出来。无论学生怎么回答,都要硬拽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

6、去,并强制学生接受他的答案,并借“对话”之名,而行“独白”之实。长此以往,课堂形成了“老师自问自答,学生边听边记”的固化模式和尴尬怪圈!学生几乎丧失了主动交流的意愿和可能,完全成为了被动学习者。另一方面,预设经典,尖子生堂而皇之地成为“话语代言人”。在一些老师的眼里,正确的答案往往是由成绩好的学生完成的。老师喜欢与尖子生对话,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小组讨论,尖子生似乎占据了所有的言说机会。他们的精彩表达,让班级普通学生很自然的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如此以来,在普通学生的内心深处,尖子生的话语就是真理、权威,就是霸权,左右着大家的思维方向。老师课堂上一

7、味地让尖子生对话,即使创造的精彩再多,也不能使得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训练。  (二)对话教学中的生成8  生成,就是认为课堂对话教学是在师生即兴的、多元的交往活动中开展,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老师预设的束缚,思维品质得到真正的培养。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提出“生成学习”的观点,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生成是对新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一个生成活动必然导致一种新的或者较好的关系产生”。教学原本就应该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课前准备中,教师应给课堂活动留下拓展、发挥的空间,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富有创造

8、性的真实发展历程,善于在课堂特定的生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