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497451
大小:86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30
《《羌村三首(之三)》语文参赛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羌村三首(之三)杜甫参赛选手:*****一)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阶段(一)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阶段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35岁以前)2、困守长安时期(35岁—44岁)3、陷贼和为官时期(44岁—48岁)4、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1、杜诗歌形象、广泛、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面貌2、杜诗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忧民:忧国:3、杜诗尖锐批判谴责了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罪行1.“沉郁顿挫”首先,与诗人的性格遭际有关。其次,与杜甫的审美理想有关。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
2、反复低回2.善用典型化的方法,从众多的事物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者。3.追求宏观的惊世骇俗与微观的毫发无爽相统一的审美效果。4.寓意深远,表达一波三折。5.以议论为诗,杜诗众体皆备,但七律成就尤高。二、作品分析(一)写作背景:(二)题解:(三)内容讲解一)写作背景前一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杜甫身陷被叛军沦陷的长安。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他后来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赶往朝廷所在地凤翔,投奔唐肃宗,被朝廷任命为左拾遗,担任谏官。因为兵败陈陶斜的房琯辩护而得罪唐肃宗,肃宗在政治上开始疏远他,让他回乡探亲。此时离他离开鄜州已有十个月之久,当时兵荒马
3、乱,哀鸿遍野,杜甫带着政治上的失意,怀着对家人的思念赶回羌村探亲。这三首诗写的就是他此次探亲的一些生活片断。二)题解通过回家探亲的一些生活片段,反映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小见大,以小题材反映重大主题。三)三首其三内容第三首:写父老乡亲看望杜甫的情景。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三、艺术特色一是以小见大:诗人以回家后的一些生活片断,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共
4、同的重大主题;二是主观感情和客观场面相结合:第一首主要是通过三个场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二首直接揭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三首通过父老乡亲的话语和自己的歌声表现主题。羌村三首(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第三首写邻人来访情事。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
5、如此),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为年轻的人,这为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谦称“酒味薄”,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末了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地为之高歌以表谢忱。所歌内容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泪纵横”的效果可知,其中当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
6、、以及身世的感喟等等情感内容。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气氛、意境玩味,以联想作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儿童尽东征”、“黍地无人耕”的现象,遍及整个北国农村,何止羌村而然。《羌村三首》就通过北国农村之一角,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与诗人系心国事的情怀,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