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497302
大小:4.09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2-30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精品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祭十二郎文讲师:*****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
2、,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
3、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祭文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不省( )所怙()殁( )孥()薨()汴()嗣()殒( )奴婢()窆()颍()尚飨()xǐnghùmònúhōngbiànsìyǔnbìbiǎnyǐngxiǎng祭十二郎文第一部分(自“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记叙自己幼小丧父后,依靠兄嫂抚养,和早年与侄子南北迁移,
4、“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的经历,还详细地回忆了自从他来到京师,“其后四年”“又四年”“又二年”的三次相会,以及几番错过了的重聚机会。他为自己因求食逐禄,不能与侄子长相厮守而悔恨不已。文章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自“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因比自己年少体强、生性“纯明”的侄子遽然辞世而悲痛欲绝。第三部分(自“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主要交代对老成身后事的安排。试从作者情感和思绪发展方面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各段(不含首尾两段)内容,探究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第2段,叙写“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身世之悲。第3段,回顾叔侄二
5、人三别三会的经历。第4段,“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陈述自己抱憾不已的心情。第5段,坦陈噩耗传来时自己由不信到最终确信的心理变化过程。第6段,感慨自己未老先衰,将“从汝而死”。试从作者情感和思绪发展方面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各段(不含首尾两段)内容,探究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第7段,孩提尚幼,“冀其成立”。第8段,猜测老成的死因。第9段,揣测老成的死期。第10段,交代对老成身后事的安排。第11段,再次抒发自己对老成之死的无限悲痛之情。韩愈在语言上放弃了传统骈俪文的整饬、华美,而采取韵散结合,以散为主的形式来表达。而且不沿袭传统祭文的固定格式,
6、运用了与亲人对面交谈以叙家常、吐心曲的方法,这就构成了这篇祭文的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而又婉转、细密的独特风格。例如,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中,有两处前后对应地讲到自己未老先衰、体弱多病的情况,前面说:“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这里特意连用了三个起转接作用的“而”字,意思是说三十多岁的人,本应身体健壮、精力旺盛,可是自己反而视力减退、反而鬓发斑白、反而牙齿动摇,这就强调了作者的身体状况竟然是一反常规,过早地衰相毕露。一、作者很重视语句的前后呼应,善于利用排比句式,并讲究用词的精巧。后面再一次说:“吾自今年以来苍苍者或化为白矣,
7、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这里又特意连用了两个“或……而”,两个“日益”,说明其身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强调了这日甚一日的变化速度。通过对这种迅速变化的描绘,作者内心的悲伤、颓丧之情就都充分地表达出来了。我们从文章表情达意的效果上,可以领会到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如第二部分,写噩耗传来时自己复杂、变幻的心理活动,说:“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他乍听到噩耗时感到非常意外,非常震惊,以至怀疑消息的可靠性;接着由于惊疑、悲痛,而神智恍惚,感觉像是在梦里一样;待稍稍冷静一些后,他仍然觉得老成已死的消息是
8、误传。下面他又重新思考、分析说:“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自己身边的书信为他切实地证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