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doc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doc

ID:30495901

大小:4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30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doc_第1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doc_第2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doc_第3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doc_第4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诞生到现在已经170年了。这部《手稿》完成于1844年8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研究笔记,而在当

2、时,马克思本人没有将其正式出版。在它被尘封了80多年被世人知晓后,西方学者惊呼发现了另一个马克思即“人道主义的马克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理论界曾一度掀起关于异化和人道主义的讨论中,《手稿》所阐述的异化劳动理论成为论战双方的重要理论资源。而在当代西方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哲学思潮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又成为重要的支援背景。由此看来,《手稿》被广泛而持久地关注不是偶然的,其重要原因在于它对资本主义社会或资本社会的价值批判所达到的理论高度是马克思之后西方各种社会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尽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具有阶段性甚至还有非科学的思想成分,

3、但是瑕不掩瑜,因为它是近代以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乃至人类社会的许多“反常”现象重要的基本工具——这就是《手稿》的魅力和价值所在。而在当代中国,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价值,不只是一个澄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精髓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在人学基础层面上的实践问题。  一、异化劳动理论揭示的“反常”现象:人的价值贬值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不是从纯粹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出发。在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强调人的劳动的价值,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工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工厂工人。在

4、《手稿》联盟中,马克思指出,“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完全说成是抽象的人本主义理论是不恰当的。马克思通过反思异化劳动中的“反常”现象,说明了异化劳动中工人价值的贬值、甚至丧失,并进而揭示了“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的矛盾关系。  第一个“反常”现象是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工人价值被生产产品奴役的程度就越深。从应然的角度讲,马克思认为,工人劳动越多,其价值就应该越大,而其所

5、得就应该越多。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相反的。马克思指出,“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工人劳动的价值离不开劳动的现实化即劳动的对象化,具体而言,工人劳动的价值是通过产生产品来体现的。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现实化却“反常”地表现为非现实化:“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

6、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因此,这种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的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然而在国民经济学家看来,这一反常现象是正常现象,没有对所谓“正常现象”的反思,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说,马克思对资本社会的科学分析始终蕴涵着特定的价值立场,也就是说,特定的价值立场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根红线。  第二个”反

7、常”现象是异化劳动中人的“劳动价值”的丧失。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的内在需要,但在异化劳动状态下,劳动却成为对人的一种外在压迫力量,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马克思指出,“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最后,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应该是工人的自主、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人的本质

8、规定,一旦丧失了自主、自由、自觉的属性,劳动的真正价值就会丧失,劳动就会变成异化劳动。只有自主、自由、自觉的劳动才能使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