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sbs与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SBS与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研究作者:倪彤元,戴晓栋,杨杨,孔德玉,方诚,马成畅,NITongyuan,DAIXiaodong,YANGYang,KONGDeyu,FANGCheng,MAChengchang作者单位:倪彤元,杨杨,孔德玉,方诚,马成畅,NITongyuan,YANGYang,KONGDeyu,FANGCheng,MAChengchang(浙江上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戴晓栋,DAIXiaodong(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最监督局,浙江,杭州,311215)刊名:新型建筑材料英文刊名:NEWBUILDINGMATERIALS年,
2、卷(期):2009,36(6)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0条)1.王旭东.李美江.路凯冀橡胶沥青及混凝土应用成套技术20082.张宝昌.吴明金.高光辉核壳橡胶粒子改性沥青的高温贮存稳定性[期刊论文]-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3.JTJ036-98.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4.陈莉SBS橡胶复合改件沥青性能研究[期刊论文]-北方交通2008(08)5.肖鹏.马爱群SBS物理改性沥青与化学改性沥青性能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公路交通科技2006(09)6.韦大川.王云鹏.李世武橡胶粉与SBS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与微观结构[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工学
3、版)2008(03)7.黄立葵.贾璐.万剑平沥青路面温度状况的统计分析[期刊论文]-中南公路工程2005(03)8.康海贵.郑元勋.蔡迎春实测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回归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公路学报2007(06)9.倪彤元.杨杨.孔德玉杭州气候条件下城市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研究[期刊论文]-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12)10.王松根.王林.马士杰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柔性基层设计与施工指南2007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卢晓明.周碧辉.孙烈.LUXiao-ming.ZHOUBi-hui.SUNLie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4、-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7)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不同SBS:废胶粉配比的复合改性沥青,分别用针入度、软化点、低温延度及RTFOT后的质量损失、针入度比和延度来评价其粘滞性、温度敏感性、塑性及老化性能.最后推荐SBS:废胶粉=4%:10%为最佳配比.2.期刊论文龚敬统.林高伟.GONGJing-tong.LINGao-Wei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分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8)文中从沥青的化学组分入手,对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复合改性沥青的研究和应用.3.学位论文倪彤元沥青改性及其在透水沥青混凝土中
5、的应用2009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新型可渗透的环境友好型路面结构,具有降噪、防溅、防眩、减少地表径流、缓解热岛效应、增强路面附着力等优点。透水沥青混凝土对沥青的性能要求高,尤其对沥青的软化点、粘性要求均比普通沥青混凝土高,通常须改性后才能用于透水沥青混凝土,其研究与应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技术多由国外引进。在参考国内外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沥青性能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的气候环境和透水沥青路面应用实例分析,提出用于杭州地区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沥青指标要求。其次通过利用SBS与废胶粉进行沥青改性试验研究,提出符合指标要求改性沥青配方。最后根据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6、制定透水沥青混合料组合设计流程,并采用改性沥青配制混合料,研究其主要路用性能(如渗透性、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等)。本文的研究表明:(1)杭州市透水沥青路面夏季极端高温为62.5℃,普通沥青路面极端高温为67.9℃。相同气候条件下,透水沥青路面的热传导能力强于普通沥青混凝土,降低路面温度效果明显。(2)用于杭州市透水沥青路面的改性沥青软化点应不小于70℃,针入度不小于40/0.1mm,15℃延度不小于40cm或5℃延度不小于6cm。(3)掺入沥青质量的4%SBS与15%废胶粉复合改性后的沥青软化点72.6℃,针入度为40.7/0.1mm,5℃延度为9.0cm,满足上述要求
7、。(4)马歇尔试验、析漏试验与车辙试验表明,利用沥青膜厚度理论计算初始沥青用量,并用马歇尔试验修正后确定透水沥青混合料最佳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确定透水沥青混凝土沥青用量的方法。(5)采用结论(3)的改性沥青材料与本文流程配制透水沥青混合料,并进行标准车辙试验、荷载作用后车辙试验与浸水车辙试验研究,动稳定度均超过1000次/mm,透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稳定,能满足城市道路要求。4.期刊论文我国公路应推广使用废胶粉改性沥青-橡胶工业2001,48(8)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共消耗生胶200万t,占世界第2位,产生的废胶复合材料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