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423685
大小:59.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9
《科技创新论文-智慧城市源于科技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徽科技学院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智慧城市源于科技创新姓名:万磊专业:城市规划班级:2012级1班学号:2201120124指导老师:靳盼一、前言: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日新月异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改变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几十年的建设,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市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改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空间、资源分配与自然环境、工作效率、交通、安全以及市民生活信息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怎样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本文就
2、从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一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智慧城市科技创新发展1、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就是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
3、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2、智慧城市的提出与发展2.1智慧城市的提出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欧盟在2006年发起了欧洲LivingLab组织,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该组织还发起了欧洲智慧城市网络。LivingLab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开放创新空间的打造帮助居民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服务提升生活质量,使人的需求在其间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20
4、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韩国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可以方便的开展远程教育、医疗、办理税务,还能实现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监控等。2.2智慧城市在国外与国内的发展欧洲的智慧城市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的作用,希望借助知识共享和低碳战略来实现减排目标,
5、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投资建设智慧城市,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提升能源效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智慧城市。2013年全球有超过400个城市竞逐最有智慧城市头衔,最后选出全球7大智慧城市,分别是美国俄亥俄州的哥伦布,芬兰的奥卢,加拿大的斯特拉特福,台湾地区的台中市,爱沙尼亚的塔林,台湾地区的桃园县和加拿大的多伦多。我国也在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住建部与第一批试点城市(区、县、镇)代表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
6、,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3、智慧城市的建设建设智慧城市,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及时传递、整合、交流、使用城市经济、文化、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市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提高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全面感知和利用信息能力
7、,从而能够极大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建设智慧城市,会让城市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健康、更和谐、更美好。智慧城市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更强调从行业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迈向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开放、整合、协同的城市信息化架构,发挥城市信息化的整体效能;更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更关注用户视角的服务设计和提供;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开放创新空间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