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论文统计综合评价论

土地评价论文统计综合评价论

ID:30392052

大小:82.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9

土地评价论文统计综合评价论_第1页
土地评价论文统计综合评价论_第2页
土地评价论文统计综合评价论_第3页
土地评价论文统计综合评价论_第4页
土地评价论文统计综合评价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地评价论文统计综合评价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土地评价论文统计综合评价论文基于RSGIS的延吉市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价[摘要]本文从延吉市具体的地形和植被覆盖情况出发,基于遥感影像人机交换解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对延吉市目前的土地利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得出延吉市的土地利用总体上趋于合理,但存在旱田零散、林地单一等分布不合理的问题,进而为延吉市更集约、节约地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可行性建议,以供相关土地部门参考使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价;遥感;延吉市  1延吉市概况  1.1区位和地形条件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部的丘陵地区,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29°01′~1

2、49°48′,北纬42°50′~43°23′。全市总面积为135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为27.62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34.8万,延吉市人口以朝鲜族为主达23.3万。  延吉市城区坐落在低山丘陵地区,属于中间低平、南北东三面冈陵环抱的河谷盆地地形,境内有布尔哈通河和烟集河等河流穿过。  1.2气候和植被情况  延吉市属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大陆性气候特点明显,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水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504毫米。基于此气候特点影像,延吉市的植被主要分为两大类: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原始自然植被为针阔混交林。  2研究目的和

3、意义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土地利用需求增长的形势下,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正日益成为现代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中的新的要求,有关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的研究也应从主观的定性研究向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的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转变,本文借助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和GIS叠置分析、空间分析技术对延吉市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就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进而为相关部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价及开发潜力分析提供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为土地管理和规划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3数据源和研究技术路线  3.1数据源

4、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源包括:2006年9月初延吉市Landsat-7ETM+卫星影像、延吉市1∶5万地形图资料、延边州数字高程模型(DEM)、延吉市相关部门的土地利用数据等。其中卫星影像的轨道号均为115/30,分辨率为30米,共包括6个波段。原始影像为185×185千米,覆盖的范围远远大于研究区范围,所以在影像处理过程中,对影像进行了裁剪以获取研究区影像资料。  3.2技术路线  本文以2006年延吉市遥感影像图、延吉市数字高程点等为基础依据,首先通过控制点的选取进行影像的几何校正,在图像增强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目视解译与计算机监督分类相结合

5、的方法将延吉市土地利用划分为城市建设用地、河流、裸地、阔叶林、水田、旱田及草地七个类别,然后结合土地利用年鉴中的降水量、土壤肥力等土地质量数据,将分类后处理过的延吉市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图与基于ArcGIS栅格重分类技术的延吉市坡度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延吉市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价结果,最后在以上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延吉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可行性建议。  4研究过程  4.1图像预处理  首先采用ENVI软件对2006年延吉市的遥感影像图进行预处理,选择控制点,进行几何校正,以得到可进一步利用的图像。  4.2图像分类处理  采用目

6、视解译与计算机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增强处理后的图像选择感兴趣区,进行监督分类,选用最大似然法,将延吉市土地利用划分为以下七类:城市建设用地、河流、裸地、阔叶林、水田、旱田及草地;对2006年延吉市的遥感影像图选择感兴趣区的具体操作如下:Overlay

7、4.4提取坡度图  运用GIS软件从延边州数字高程点图像上提取延吉市的坡度图,把延吉市坡度图划分为五个等级:0°~5°、5°~10°、10°~15°、15°~20°、20°~25°。  5研究结果  第一,城区由于位于河谷地区,因此坡度一般比较符合要求,都在5°以内,有利于城市布局;  第二,中部是河谷平地,且靠近水体,水源充沛,土质较肥沃,是主要的水田区,是比较理想的宜农用地。水田大都位于河流两侧,灌溉比较容易,但是南部也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水田,这里坡度较陡,地形变化较大,土壤的侵蚀作用较强,从而不利于开发水田;  第三,旱田大部分位于城区的

8、西北方,且离城区越近,地势较平坦;离城区越远,坡度逐渐加大。此外,南部冈陵区坡度较小,也零星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旱田;  第四,林地多分布在城区的东南部,以帽儿山为最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