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其语言转换研究

刺绣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其语言转换研究

ID:3037223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9

刺绣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其语言转换研究_第1页
刺绣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其语言转换研究_第2页
刺绣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其语言转换研究_第3页
刺绣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其语言转换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刺绣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其语言转换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刺绣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其语言转换研究刺绣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其语言转换研究观念至上的背后总少不了支撑的媒介,刺绣之于当代艺术,更多的是作为材料语言或者是承载作者理念的媒介,刺绣在当代社会的文化景观中,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景观式”艺术的条件,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刺绣而言,它具有相当大的叛离与颠覆性。正是“景观”及相关概念的介入,刺绣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表现语言,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同时,刺绣艺术不管是否置身于“当代”,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语言也颇具引力,它可以穿越两面、延宕思考,用一根丝线绣出事物的表里。在当代,刺绣不再仅限于它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刺绣的介质伴随

2、着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布和丝绸转移到身体、木头、海绵、纸甚至可食的食物等,刺绣同样可以成为颠覆与怀疑的利器。刺绣的各种介质的出现也为当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刺绣从视觉上有其独特的一面,其中两面性的形成较为独特,刺绣的两面性涵盖了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比起其他的语言,刺绣更具备刺穿的能力,未被关注的一面可以形成更具抽象意义的一面,从而延伸出像“不可读性”、“偶然性”等概念的思考,这些是笔者在创作过程中认真反思的一部分。机器介入刺绣后,男性也渐渐地进入到刺绣的行业中来,刺绣已不再是仅属女性的活动范围,某种程度上,是机器削弱了男性与女

3、性在性别上的差异。男性开始运用刺绣作为艺术创作表现的手段,这时的刺绣由传统模拟转向了观念表达。如今在艺术界和设计界存在很大的问题——今天的艺术可能就是明天的垃圾,艺术家和设计师为何会如此对待自己的作品,这背后的原因是笔者深思的问题。通过对当代艺术设计中刺绣作品的分析,可以重新审视当代社会的文化、道德等问题,通过笔者的实践力图寻找创作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摘要5-6ABSTRACT6-7目录7-10第一章导论10-151.1选题的缘起10-111.2研究的意义111.3研究范围的界定11-121.4研究方法12-131.5基本文献的准备131.6研究现状13-141

4、.7解决问题14-15第二章刺绣的特征和意义15-292.1当刺绣作为一种身份15-202.1.1刺绣与缝纫152.1.2刺绣的实用性与装饰性15-182.1.3刺绣的社会性与阶级性18-192.1.4刺绣机器时代的特征19-202.2当刺绣作为一种象征20-252.2.1作为女性象征的刺绣20-222.2.2被绣线束缚着的身体22-232.2.3刺绣背后隐藏的欲望23-252.3当刺绣作为一种治疗25-292.3.1刺绣作为自我治疗的仪式25-262.3.2刺绣中集体无意识的愉悦26-272.3.3刺绣从业的女性与男性27-29第三章当代刺绣的语言和表现29

5、-553.1刺绣在当代艺术中的“秀绣”29-373.1.1景观“绣”——富有创造力的破坏29-313.1.2景观“绣”——可消费的刺绣艺术31-323.1.3景观“绣”——视觉表象化的刺绣艺术32-343.1.4景观“绣”——观念至上的刺绣艺术34-373.2刺绣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延伸”37-463.2.1刺绣形式的“延伸”37-393.2.2绣线的“延伸”39-423.2.3缝纫的“延伸”42-443.2.4刺绣介质的“延伸”44-463.3刺绣在设计中信息传达的可能性46-513.3.1刺绣作为女性装饰的魅力46-473.3.2刺绣作为时代符号的载体47

6、-493.3.3刺绣在设计中的技术炫示49-513.4刺绣在设计中的语言表现的魅力51-553.4.1形式至上原则的刺绣设计51-523.4.2功能服从时尚的刺绣设计52-533.4.3理念商业化的刺绣设计53-55第四章当代刺绣语言的转化——我的创作与实践55-734.1刺绣《道德经》55-614.1.1以刺绣延宕“道”、“德”56-584.1.2以刺绣“模糊”真相58-604.1.3以刺绣解读经书60-614.2刺绣《金刚经》61-674.2.1“修”与“绣”的意义62-634.2.2白色绣线的生命内涵63-654.2.3白色绣线与空无65-674.3刺绣

7、《山海经》67-734.3.1象形——认知的来源67-694.3.2缠绕——从无序到有序69-714.3.3正反——彩色与黑白71-73第五章结论73-74参考文献74-89致谢8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