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305100
大小:2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28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光杠杆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2.掌握光杠杆法测量微小伸长量的原理;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4.学会不确定的计算方法,结果的正确表达;5.学会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二、实验仪器 杨氏弹性模量测量仪(型号见仪器上)、钢卷尺? 2D?n??2??D? F F12 ?d 8FLD
2、E???2 ?Lx?dx??n ?n LL 四、实验内容仪器调整 1.杨氏弹性模量测定仪底座调节水平;2.平面镜镜面放置与测定仪平面垂直; 3.将望远镜放置在平面镜正前方左右位置上;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4.粗调望远镜:将镜面中心、标尺零点、望远镜调节到等高,望远镜上的缺口
3、、 准星对准平面镜中心,并能在望远镜上方看到尺子的像;5.细调望远镜:调节目镜焦距能清晰的看到叉丝,并先调节物镜焦距找到平面镜, 然后继续调节物镜焦距并能看到尺子清晰的像; 6.n0一般要求调节到零刻度。 测量 7.计下无挂物时刻度尺的读数n0; 8.依次挂上1kg的砝码,七次,计下n1,n2,n3,n4,n5,n6,n7;9.依次取下1kg的砝码,七次,计下n1,n2,n3,n4,n5,n6,n7; 10.用米尺测量出金属丝的长度L、镜面到尺子的距离D;11.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光杠杆x、
4、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出金属丝直径d。 数据处理方法——逐差法 1.实验测量时,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最接近于真值。但是简单的求一下平均还 是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多采用逐差法来处理这些数据。2.逐差法采用隔项逐差: ' '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 ' ' '' ?? (
5、n4?n0)?(n5?n1)?(n6?n2)?(n7?n3) 4 3.注:上式中的?为增重4kg的金属丝的伸长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处理 金属丝伸长量:A? 4 (A4?A0)?(A5?A1)?(A6?A2)?(A7?A3) ? 4 Sn? ??a i?12 i ?A ? 2 4?1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
6、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2 ? ?A?Sn??仪? 金属丝直径:? d1?d2?d3?d4?d5?d6 ? 6 Sn? ?d? ??d i?1 2 6 i ?d? 2 6?1 2 ? Sn??仪? 8FLD8????10?2??10?2 E?2???1011N/m2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
7、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32?3?2 ?dx??(?10)??10??10 2 2 2 2 2 ?A???L???D???d???x?????????????2?????E LDd?A????????x? ?10 ?=?10N/m 参考值:E0?~?10N/m百分差: 11 2 112 2 E??1011???1011??1011 ?E??100%?~?100%??3%~2% ??1011 六、实验注意事项及误差分
8、析 注意事项: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1.光杠杆、望远镜和标尺所构成的光学系统一经调节好后,在实验过程中就不可 在移动,否则,所测的数据将不标准,实验又要重新开始; 2.不准用手触摸目镜、物镜、平面反射镜等光学镜表面,更不准用手、布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