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234828
大小:34.33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2-28
《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习题 1、“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能体现出 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B.“举一反三”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 3、有位史学家这样
2、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 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4.最近,有一网民提出构建皖北交通大网络的设想,以加快安徽崛起
3、步伐。该设想把孔孟老庄的故里连接起来。下列言论不属于这四人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荀子 6、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4、也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 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8、“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
5、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儒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始于时期。 A.战国 B.秦朝 C.汉高祖 D.汉武帝 10、“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6、”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11、“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 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
7、素质的培训计划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 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13、“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 光环”。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B.董仲舒C.李贽D.梁启超 14、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