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经验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经验

ID:30196990

大小:112.0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7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经验_第1页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经验_第2页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经验_第3页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经验_第4页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经验单兆伟一、中医对消化系统的认识古人对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有过详尽的论述,从饮食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个重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此言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七冲门,是消化道中的七个关口,任何一关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虽然在消化系统中,参与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的还有其他脏腑,但关系最密切的当属肝、胆、脾、胃。在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中,除了有脾的运化、胃的受纳、肝的疏泄、胆汁的

2、参加,还需要肾阳的温煦,肺的宣发与肃降。同时,小肠的分泌清浊,大肠的传化糟粕也是很重要的。二、脾胃是生命的根本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说明人是每天离不开饮食的。但是,若无一副健全的胃肠消化器官,纵然有满桌的美味佳肴,确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往往在美餐之后,有得不偿失之感,甚至会因此而加重脾胃疾病。因此,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长寿。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是古人用以观察病人病势轻重进退、生死存亡的辨别方法。也就是说人在生病时,只要还能吃饭,表明胃气尚存

3、,气血化源未绝,谓之“有胃气则生”,病势可望由重转轻,预后良好。若病到已不能进食,标志胃气己绝,气血生化无源,便是“无胃气则死”,病热将由轻转重,逐渐恶化,危及生命。所以中医古书《内经》说“安谷者昌,约谷者亡。”例如三国时代的蜀国丞相诸葛亮,他之所以活了54岁就死了,主要在于他平日政事烦多,操心费力,又长期进食甚少,导致思虑伤脾、营养不足、胃气衰败的缘故。这就告诫人们:若不注意日常的饮食起居,不护养胃气,就有可能损害健康,缩短寿命。中医认为,导致脾胃疾病的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或情志郁闷、忧思困脾等因素,因此预防上亦要从节饮食、适

4、寒热、畅情志这三方面做起。《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这不仅使我们对脾胃认识有所启发,同时对我们临床治疗脾胃疾病亦有所借鉴。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历来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因此,我们说“脾胃是生命的根本”。三、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经验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上腹部隐痛、胀满(进食后更甚)、烧心、食欲不振、嗳气、消瘦等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黏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方法。中医虽无CAG病名,但对该

5、病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根据其临床症状,该病属中医学“痞症”、“胃脘痛”等范畴。(一)脾贵在运不在补,益气以健脾为先。《脾胃论》云:“善治者,唯有调和脾胃”。《医权初编》云:“若脾胃有病,或虚或实,一切饮食药饵,皆不运化,安望精微输肺而布各脏耶?是知治病当以脾胃为先”。《慎斋遗书》则云:“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多”,强调久病不愈当治脾胃。CAG癌前病变,其本在于脾胃气虚,益见补益脾胃之必要。笔者认为,脾贵在运不在补,益气应以健运脾胃为先,脾胃运化正常,气血才能生化无穷,脾胃健则气血旺。如《吴医汇讲》云:“盖脾主生化,其用在于健运”

6、。《类证治裁》也说:“脾运则分输五脏,荣润四肢……脾气以健运为能”。笔者常用党参(或太子参)、白术、薏苡仁、山药、扁豆等甘平微温之品以健运中气。(二)活血通络兼顾养血,慎用逐瘀破气之品。笔者认为,瘀血是CAG癌前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笔者遵叶氏之训,认为“病经数载,已入胃络,姑与辛通法”;“数年痛必入络,治在血中之气”,“络中血瘀……用缓逐其瘀一法”;“心痛得食而缓,是积劳营虚,大忌辛通破气”。然“瘀血不去则新血不来”,患者易见面色无华、消瘦等血虚之候,故活血通络当兼顾养血,寓养血于活血之中。常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蒲黄、五灵脂等。(三

7、)理气重调升降,谨防香燥伤阴脾胃者,一脏一腑,其势居中央,以灌四旁。脾主升清,胃主和降,是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纽。《临证指南医案》云:“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阳明胃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脾之升清有赖于胃之降浊,胃之降浊亦有赖于脾之升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脾胃受损,升降失司,则气滞中焦,见食少脘胀、嗳气等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脾胃论》也云:“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胃腑中空,两端为孔,是为窍也。CAG癌前病变病延日久,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气机阻

8、滞,故常出现脘胀痞满之候。笔者认为,此乃虚实夹杂之证,因虚致实,治疗当以健脾助运、理气消痞为法,常取枳壳、白术以消补兼施。重用枳实者,消重于补;而张洁古重用白术,并加荷叶烧饭为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