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

[中学教育]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

ID:30185425

大小:56.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7

[中学教育]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_第1页
[中学教育]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_第2页
[中学教育]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_第3页
[中学教育]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数学组:崔晓彬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学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学生的“学”,而忽略了学生的“问”。笔者就教师和学生如何问,教师如何灵活处理课堂中学生的问,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一、讲究实效,确定问的方式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卖汤的摊主,在卖汤时,一个问顾客:“先生要不要在汤里打个鸡蛋?”结果约一半人说:“不要。”而另一个摊主问顾客:“先生,汤里打几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打一个。”另一半人中,有一半说:“不要。”有一半人说:“打两个吧。”由此,笔者想到前些天发现有几个“常客”又没交作业,于

2、是就问其中的一个:“你又没做作业吧?”这个学生没有说话,接着笔者就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接下来的几天,他还是“作业依旧”。过后的几天我都在想如何改变“战略方法”,终于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法。一天课后,我轻声地问这个学生:“你的作业忘交了吧?”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不但“张开金口”说:“是的,老师,我忘在家里了,下午带来交给您。”而且在后面连续的许多天里,他都及时地把作业交了上来。4  可见,对同一件事的“问”不同,效果也会不同,而且还相差甚远。在第一个故事中,两个摊主的收入就有了很大的差距,这无疑是“问”的差距。前一位摊主立足于“未知”,所以征求顾客的意见—

3、—要不要鸡蛋;而后一位摊主也是征求意见,但他立足于“已知”,“已知”顾客肯定要鸡蛋(其实他也不知道究竟要不要),只是问要几个。这样,两种立足点不同的“问”,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问”与“答”,教师应做好学“问”的榜样,如最常见的检查作业,笔者的一句“你又没做作业吧”,问话是立足于“没做作业”,一个“又”字说明“没做作业”早在预料之中(其实这个学生就是常常不做作业)。如果他那一次果真没做作业,听我这样一问,就破罐子破摔(后来几天也不交作业);而如果那次他恰巧做了作业,我这一问,不就像一盆冷水将他正

4、等待表扬的热情泼灭,将他上进的火花浇熄了吗?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问”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做好“问”的学问,更要注意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萌发问题意识,使之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不但会做学“答”,而且会做学“问”。如笔者在“代数式”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就让学生参加猜数游戏:教师发布指令如下:①每人心中想好一个数;②把想好的数乘以5,再加上10;③把所得的和除以5;④将所得商加上所想的数与8的和;⑤将所得和的一半再加上5,然后请一位同学报出得数。接着,笔者

5、就猜他们最初想的那个数,且一猜必中。对此,学生们都感到很惊奇,急于想了解其中的道理。于是,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如果设心中所想的数为x,那么②~⑤的指令依次是什么。很快就有学生回答出②~⑤的指令分别是:②5x+10;③(5x+10)÷5=x+2;④x+2+x+8=2x+10;⑤(2x+10)÷2+5=x4+10,说到这里,很多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问同桌的最终得数,并尝试计算出他们心中所想的那个数。此时,同学们的脸上不再是惊奇,而是兴奋和喜悦。有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我们想自己编指令,让对方猜想。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对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运

6、用能力,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针对实际,灵活处理学生的“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问题,有的似乎与课堂教学无关,但它们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的灵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学生的问,注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另外,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但更丰富于数学。事实上,生活中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奥秘,足够我们去探究,同时也能够引发我们去探究。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贴近生活取材,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就能发掘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7、。实践证明,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带进数学课堂,学生能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对现代生活离不开数学形成深刻认识,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紧迫感。与此同时,贴近生活取材,能让学生学习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将抽象的问题数字化、式子化,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规律,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可以从生活中取材,诸如手机套餐选什么最划算?如何计算经商中的盈利、商品中的打折销售等素材,就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教师要善于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向学生提问。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一下子

8、就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因此,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就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