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校定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校定

ID:30164514

大小:232.55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2-27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校定_第1页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校定_第2页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校定_第3页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校定_第4页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校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校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沙弥十戒与威仪》一、沙弥的意义男众落发出家,受持沙弥十戒,戒法虽少,但沙弥十戒是进受比丘戒之梯阶,成就未来佛门龙众之必备条件。"沙弥"——是从《耶舍传》中音译过来的名词,在中国有三种译法:1、南山律祖义译为[息慈]——即息世染、而慈济众生之意。凡夫从无始来。为无明所覆真性。起诸妄想。攀缘尘境。情染世间五欲。以身口意。造诸过失。堕落三途。轮回六趣。无有出期。如来愍此。制以十戒。令止息身口意之过恶。而证寂灭涅盘之圣果。然恶虽止息。而无慈愍之心。不能修行六度。周济四生。遂堕偏小。未得称善。况能悟大菩提。成等正

2、觉。是故使行慈济以圆万行。直趋宝所。不滞化城。2、玄奘大师义译为[勤策]——即精进不懈,警避诸恶,或接受大比丘僧勤加策励之意。3、义净大师义译为[求寂]——即求取圆满寂静,究竟证悟涅盘。以上之义,[息慈]重在断除世俗习染,并长养慈心不杀之念。[勤策]重在积极修学,勤服劳务之培福。而[求寂]则重在道心之开发,以趣求圆满菩提之果报。总而言之,沙弥需具备五德:(1)、发心离俗,怀佩道故。(2)、毁其形好,应法服故。(3)、永割亲爱,无适莫故。(4)、委弃身命,尊崇道故。(5)、志求大乘,为度人故。由此可知,[沙

3、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由俗入道,进而成为如法如律,荷负佛法之弘传责任的大比丘僧,其基础之巩固全在于此。沙弥有三品41一、从七岁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其年幼未堪别务。唯令为僧守护谷麦。及于食厨坐禅等处。驱遣乌鸟。以代片劳。兼生福善。无致坐消信施。虚度光阴也。(阿肓王与小沙弥)二、从十四岁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其年正与二法相应。一。能事师执劳服役。二。能修习禅诵故也。三、从二十岁至七十岁。名名字沙弥:其年满二十。应受具戒。或根性暗钝。或出家年晚。不能顿持诸戒。虽年登比丘。位是沙弥。故名名字沙弥。二、正释十

4、戒一不杀生凡有命者,不得故杀,若自杀、教他杀、方便杀、咒杀、堕胎、破卵、与他毒药,令命断者,并得杀罪。(一个小沙弥与师父)杀戒释名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命,是曰杀生。堕胎胎儿死犯杀戒。自杀亦犯杀戒,与杀人罪同。制意一、由杀害生命,罪业深重,不堪入道。二、杀害众生,违背大悲心故。三、背恩养故,众生皆我过去生中父母故。四、伤善缘故。后生结冤,不相度故。五、悉具佛性,应敬不轻,岂可杀害。六、违背菩萨无畏施故。七、乖四摄行故。以杀害众生则不得摄化故。八、杀生夺命,超过盗其所有一切极多极贵之珍宝钱财故。九、依众

5、生故,乃得成佛,杀生何依。十、三世诸佛法尔不杀生故。次第一、人道应具恻隐之心,菩萨万行,以大悲为本,为存人道及万行之本,先需戒杀。二、有情所重,莫过性命,为救物命,先制杀戒。具缘具五缘成犯。一、一、是众生。二、二、众生想。41一、三、起杀心。四、兴方便。五、命断。轻重有逆罪、重罪、轻罪之分:一、杀父母、和尚、阿阇黎、阿罗汉为逆罪。二、杀人为重罪。三、杀畜生为轻罪。又就一、能杀心(痴重、瞋贪次之。)二、所杀生。三、所用杀法。罪报轻重不同。开遮开缘有三:一、为救多数之人。二、为救三乘圣贤,以慈悲心杀害凶徒,宁

6、自犯戒堕入地狱,而不令此恶人犯五逆罪。三、狂乱心(即严重之精神病)见火而捉如金无异,见粪而捉,如栴檀无异,乃名为狂。较此轻者仍为非狂,犯戒则得重罪。果〈犯〉报杀生一、堕三恶道。二、若生人中,多病短命。三、所感外物,皆少光泽,不久住故。四、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五、心怀恐怖。六、恶梦。七、众生憎恶。八、命终之时,狂怖恶死。果〈持〉报戒杀一、戒杀即维修无畏施。41二、慈心增上,烦恼减少。三、断灭瞋心,蠲除热恼。四、少病、长命。五、众生亲近,鬼神守护。六、常无恶梦,寝觉快乐。七、解除怨结,广结善缘。八、无恶道怖,

7、命终生天。九、于未来世,富贵自在。十、受持五戒,若念佛发愿,则必往生净土。薄拘罗——因此尊者,过去于毗婆尸佛时,曾以阿梨勒果,施给一位已经证辟支佛果的病僧。自此以来,九十一劫,皆得无病,及不夭折。又因持不杀戒,感得五不死之报﹙火不能炮、汤不能煮、水不能淹、鱼不能噬、刀不能伤﹚据传说:尊者初生时,现一肉团形,母以为怪,遂欲处死。初置锅中煎之,不死;复置汤中煮之,不死;复投水中,不死;为巨鱼吞噬,不死;鱼又为捕鱼人所获而割之,亦不死。卒为渔人养育成人,后随佛出家,得证圣果,颜容端正,且享寿一百六十岁,故称寿命

8、第一。二、不偷盗凡有主物,不得盗心故取,若自取、教他取、方便取、咒取、因寄取、迷惑取、诳取、抵债不还、偷税、冒渡等,令前人失物,并名为盗。(一个人的后悔)释名不与而取他物,名之为盗。类分多种:一、偷取二、劫取三、骗取四、胁取五、讹赖取六、抵谩取赌博、偷税皆犯盗戒。印刷品邮件附信,亦犯盗戒。41制意一、业道重故。谓犯偷盗重罪,岂堪入道。二、犯国法故。古今各国无不禁盗。人天大小乘戒悉制为重。三、被盗之人,焦虑忧恼,或致失命。四、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