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等职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

ID:30127788

大小:3.24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2-27

中等职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_第1页
中等职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_第2页
中等职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_第3页
中等职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_第4页
中等职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等职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等职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机电学区郭敬伟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研究的背景机械图样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是用图线、规定符号、尺寸和技术说明等手段来表达设计者的意图,也是生产制造和检验的主要根据。机械制图课程体系成熟于公元1345年的元朝,其代表人物为王祯,代表作为《王祯农书》。课程体系的形成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航海、航天、军械的高速发展,对图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逐步形成的,世界各地文、理、医、工、农等专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也陆续开设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课程,并成立了相应的

2、研究所、研究院,使得这门学科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其形成了系统的技术体系和学术体系。    我国的机械制图的规范化教育起步于建国初期,成熟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采用欧洲及前苏联的教学内容及体系,特别是前苏联的一整套图学体系。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我国的图学工作者在其基础上发展了一套适应于我国教学特点的方法理论,经过图学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断探索,我国的工程图学教育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种教育模式:一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即读图和绘图

3、能力;二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绘制机械图样的技能为主;三是把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机械设计制图课程,减少课程间的内容重复,使理论与实际、机件的形与质更紧密地结合。90年代以前,我国的机械图学教育主要以第一和第二种模式为主。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个学校的历史、任务、层次、专业师资、培养目标、学生基础、教学保障条件的不同变化,因而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套适应各校工程图学教育特点的特色教学模式。课题执笔:郭敬伟课题组成员:黄利

4、明潘文菁杭建卫25(二)目的和意义机械制图学科学习的目的是能正确的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重要技术文件。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当熟练地掌握这一技术语言,具备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机械或相关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他们都是初中毕业生,知识体系还不完善。机械制图以几何学为基础,以投影法为方法,研究几何形体的构成、表达及工程图样绘制、阅读的基础及方法。本课程作为一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工程学科的入门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基本工

5、程素质、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任,是一门机械或相关专业都开设的必修的基础课。(三)问题的提出制图与读图一直是制图教学的两大任务,而它们都离不开空间想象,都离不开对空间形体的分析和表达,因此培养制图与读图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空间形体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是彼此关联、相互促进的,并以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目前我校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及知识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空间想象及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较差,要想使学生用制图语言来表达一个较复杂的机件就比较困难。如何行之有效

6、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掌握制图理论,为己所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这也是本课题要剖析的内容。二、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

7、想,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2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8、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