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101462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6
《简析明清时期江西传统民居形成的原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析明清时期江西传统民居形成的原因 [内容提要]文章从江西地域内实施的居住制度、地域家庭规模、地域风水文化和巫文化状况分析了其传统居住模式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江西;社会人文状况;传统民居 [作者简介]潘莹(1977―),女,江西南昌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成员,中国民居建筑研究会成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讲师,博士;施瑛,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 任何一种成熟的地域居住模式,总是在与该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的。江西传统民居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社会人文状况的影响,现
2、抽取最为重要的4个影响要素加以分析。 一、国家居住制度的影响 自《周礼》以来,国家对住宅的等级及相应做法已有明文规定,这些规定一贯作为封建礼法制度的一部分出现,带有强制性的约束效力,对于逾制行为,原则上要给予的惩处是非常严厉的。至明清时,居住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 1、明代居住制度[1] 对于庶民住宅,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 三十年复申“禁饰,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其物力,但不许过三间。正统十二年令稍变通之,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
3、2、清代居住制度[1] 公候以下官民房屋其他方面的规定,清代完全照搬了明代的条款。 3、对民居的影响 可见,明清时期,国家的住宅制度主要是针对围合式民居制定的;明制限制的内容涉及建筑造型、平面、构架、装饰诸方面,清制则在明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除对王侯府邸以至庶民居宅的主要房屋的间架数详细加以限定外,还对其台基高度作了规定,使建筑群体形象更加规整和定型。而且两代规范的建筑对象都主要为正屋,即围合式住宅的中轴线上的建筑。且按照官爵等级自上而下,限制程度越来越大。作为乡村、集镇民居主体的庶民住宅,在国家规定的居住
4、等级中隶属于最下一级,无论是住宅规模还是住宅装饰都受到极大的制约,从客观而言不能不视为对民间建筑创造力的一种束缚。同时国家制度也有宽松的一面,首先是对民居中单体建筑的数量和组合方式并无禁限,其次是对正屋、门厅平面的规定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尺寸,这都给民居发展留有余地。 从明至清,江西传统民居平面和空间的发展脉络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进深方向的拓展发生在面宽方向之前,这正是由于国家居住制度中梁架禁限比面宽禁限提早松动造成的。在入清以后几乎所有的民居建筑都超越了五架进深,采用分心格局正屋的民居比例亦很大,但面宽超出三开间
5、的民居却相对较少。 还必须指出,国家制度的实施效力与传统聚落距离行政中心的远近,和社会的稳定状况等密切相关,本身具有区域差异。在江西,封建统治易达的河谷平原聚落中的民居逾制的情况很少;而“山高皇帝远”的山地聚落中逾制的民居则比例增多,往往具有更多元的民居模式和丰富的民居形态。如赣西、赣东山区民居正屋面宽超出3开间限制的比例要大大超过赣北、赣中地区。 二、家庭结构的影响 家庭单位与民居单位是有差别的。一个家庭是居处在一起的社会单位,其成员“经营同一的生产事业,在一个共同的账上支付他们的日常费用,用一个
6、灶煮他们的食料。”[2] 根据人口统计史料的分析可知,在江西明清传统社会的乡村和集镇,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庭规模为每户4―6口人,它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在人均占有田地数量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江西,农业生产力所处的水平(分工不发达),使得多个家庭合作劳动并不能比单独劳动具有更多的优势,“而且大家庭中兄弟子侄共同经营农业和在农田上耕作时,平等的原则很不容易维持”。[2]儿子成婚后就分家单过的现象是普遍的。 一所民居可以对应一个家庭,也可包括数个家庭。当数个家庭共居于一所民居内时,分属不同家庭的成员之间可以保持他们的
7、亲属关系和密切的经济合作,但达不到“同爨共财”的程度。可见包含有多个家庭单位的民居中,每个家庭一般要求有单独使用的厨房,若受具体条件限制不得不与其他家庭共用厨房,至少灶是单独设置的。一所民宅中厨房或灶的数量对应于其包含家庭的个数。除了厨房的单设之外,共处一居的不同家庭一般都有自己的厅堂,但每个家庭所拥有的厅堂数目不一定相等,常在1―3个之间变化,不同家庭也可能共同使用某些厅堂,它的规模和等级往往在独家使用的厅堂之上。不论是一家单独居住还是多家共处一居,单位家庭的各类用房配置,还包括一定数量的私密性房间,即为家庭中
8、的部分成员使用的房间,如卧房、书房等。私密性的房间可以利用厅堂左右的正房,也可利用厢房解决。则一所民居内,私密房间数与厨房数的比值多大于等于四比一,而私密房间数加上厨房数与厅堂数目的比值多大于2。 家庭人口在动态的发展,人口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分衍出新的家庭,新的家庭如果仍居于原民居中,民居的平面、空间的占有方式就要发生变化。而对于一所民居而言,每个家庭所占有的房间总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