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平面解析几何

高一数学平面解析几何

ID:30025307

大小:1.65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6

高一数学平面解析几何_第1页
高一数学平面解析几何_第2页
高一数学平面解析几何_第3页
高一数学平面解析几何_第4页
高一数学平面解析几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upeisen110高中数学8高一数学平面解析几何1.直线系方程:1)平行直线系:与直线平行的直线可以表示为(),其中为待定系数。2)垂直直线系:与直线垂直的直线可以表示为,其中为待定系数。3)过两条直线:和:交点的直线系为:(其中不包括直线)。2.圆的相关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圆的一般方程:3)圆的参数方程:4)为圆的充要条件是:,且,且,且该圆圆心为(),半径为()。5)点点()为直径端点的圆的方程是:6)等圆方程:(为常数,)7)同心圆方程:(为常数,)8)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9)过圆

2、外一点()向圆所引的切线的切线长为。10)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为:11)设两圆和,则圆系方程是:+①1Xupeisen110高中数学8若令=-1,则②其中:1)若和相交,①表示过两圆交点的圆,但不包括;②表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2)若和相切,②表示两圆的公切线方程。3)若和相离,则②上的点到两圆的切线长相等。12)若以点(),点()为直径端点的圆过原点,则有()。3.椭圆相关性质:1)椭圆的第一定义:2)椭圆的第二定义:3)椭圆的参数方程:4)共同焦点的椭圆系方程:(0,0)或(为常数,)。5)设椭圆方

3、程为()。其中椭圆的顶点坐标为(),椭圆的对称轴为(),长轴长为(),短轴长为(),焦点坐标为(),准线方程为(),焦半径为(),焦距为(),离心率为(),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是(),中心到准线的距离是(),两准线间的距离是(),焦点到顶点的最短距离是(),焦点到顶点的最长距离是(),过焦点垂直于长轴的通径长为(),焦点弦长为2。6)已知()为椭圆()上的两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直线的方程为(),过点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得的直线方程为()。7)设点在椭圆()上,为椭圆的两个焦点,为其对应的两条焦半径,则在焦点三

4、角形之中,==。当1Xupeisen110高中数学8时,=。=,当=()时,有最大值为()。8)若点在椭圆()上,则过点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3.双曲线的相关性质:1)双曲线的第一定义:2)双曲线的第二定义:3)若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则(),显然();若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则(),这时有()。当=时,的轨迹为以或为端点的射线。当时,没有轨迹。4)“双曲线的渐近线互相垂直”是“双曲线是等轴双曲线”的()条件。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为(),渐近线方程为()。5)具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

5、线系方程为:()具有相同焦点的双曲线系方程为:(,为常数)。6)设双曲线方程为()。其中双曲线的顶点坐标为(),双曲线的对称轴为(),实轴长为(),虚轴长为(),焦点坐标为(),准线方程为(),焦半径为(),焦距为(),离心率为(),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是(),中心到准线的距离是(),两准线间的距离是(),渐近线方程是(),焦点到顶点的最短距离是(),焦点到顶点的最长距离是(),过通径长为(),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虚半轴长,焦点弦长为2。7)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1Xupeisen110高中数学8双曲线的共轭双曲

6、线是,即两组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有相等的焦距。它们的离心率满足关系式:和。8)已知()为双曲线()上的两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直线的方程为(),过点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得的直线方程为()。9)设点在双曲线()上,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其对应的两条焦半径,则在焦点三角形之中,==。当时,=。=,当=()时,有最小值为()。10)若点在双曲线()上,则过点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4.抛物线的相关性质:1)抛物线的定义:2)抛物线的参数方程:(为参数)(其中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3)对于抛物线(),其焦点为(),准线

7、为(),对称轴为()。4)已知为抛物线()的焦点弦,且(),点1Xupeisen110高中数学8是抛物线的焦点,为原点,直线的倾斜角,为抛物线的准线,且,轴于点,与分别交轴于点,。则=(),=(),=()。,,=()。以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以(或)为直径的圆与轴相切,==()。以切于点。点,,四点共圆,为直径。若轴,则抛物线的通径,长为。5)已知()为抛物线()上的两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直线的方程为(),过点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得的直线方程为()。6)若点在抛物线()上,则过点的抛物线的切线是。5.

8、直线((),斜率为)与圆锥曲线相交所得的弦长公式为=。五、空间几何6.线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3),,,4),,1Xupeisen110高中数学85),6),,7),,,,,8)平行公理4:7.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3),4),,8.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3),4),9.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