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014186
大小:79.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6
《教师培训材料: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浅谈对阅读教学的四点看法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轴心,把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连成一个整体,从而把握全册内容。四年级上册共有28篇主体课文,比三年级下册还要少,甚至个别课文篇幅还要短一些。但是,它却具有以下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课文内涵加深——引导学会独立思考四年级上册课文的文化含量加大,内涵自然加深,所以老师要“精讲”每一篇主体课文,深入而且适度地开掘课文内容。在精讲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阅读策略、方法,学会独立思考。需要特别提醒的一点,
2、所谓“精讲”课文并不是占用所有的语文课把每一篇课文讲得很深很透,而是用三分之二的时间,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力所能及地讲“透”。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师恩难忘》,第二单元还有一篇是贾平凹的《月迹》,两篇课文又长又深,表达了作家对恩师、对生活、对美较为深沉的理解和感悟,以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很难深入地细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语言及作者的思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找到一个学生能普遍接受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谈出自己的见解。学生能理解多少是多少,只
3、要能在自己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鉴于这样的文章语句优美,节奏明快,意境悠远,让学生读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并与“摘录笔记”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积累。一、阅读要求提高——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四年级对课文的阅读要求不再像三年级那样,只是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悟即可,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抓住重点词句,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努力与作者的思路吻合,逐步学会独立阅读。课本中以丁丁冬冬对话的形式对学生的独立阅读进行了方法上的指导,几乎每一单元都有一项新的内容。请见下表:单
4、元课文阅读1、师生标注问题2、明月分别处理自读的问题3、民族之花看文题引起阅读期待4、收获复述阅读收获;参阅背景资料理解课文5、桥圈点重点词句6、方寸世界欣赏对句;鉴别和筛选资料7、地名从地名中学习8、尊严根据感受把握朗读的语调10、金钱反义词的应用11、大与小抑扬顿挫地朗读古文;略读12、风雪描写的顺序这每一个单元中的“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综合运用。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有“法”可依,逐渐靠拢《课标》中这样一段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5、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阅读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这段话非常好,为我们所有课文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当然,上面这些阅读要求绝不仅仅依靠学生按照一些阅读方法去独立阅读就能达到的。还需要老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有梯度的、互相关联的问题帮助学生阅读。有了问题的引领,学生再去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在
6、讨论中以关键词句作为突破口,质疑问难,解决问题,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打一个不太恰当但很形象的比喻:一篇课文好比一棵大树,老师以“问题”撑起主干,学生的思考、讨论就是不断地给这棵大树增枝添叶,最后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鼓励课外阅读——引导学会收集信息这里所鼓励的课外阅读当然有广义上的课外阅读,但更重要的是所谓狭义的“课外阅读”,是在单元主题基础上的扩读。所以,老师和学生要注意搜集和这一单元主题有关的内容去阅读贸易加深、丰富对这一单元的认识。这个内容与“蓓蕾读书工程”活动一脉相
7、承,老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认真摘录笔记,达到积累词句的目的。我还想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信息进行阅读,这也是四年级预习的重要内容。搜集的信息要注意甄别和筛选,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比如,第二单元的《古诗二首》,课前搜集有关王维的资料,有这样两段资料:l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l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
8、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还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不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为一个整体。两段作以对比,感觉非常明显,第一段话非常生硬,没有一点生动的东西,只是在一个平面上介绍一个人的生平,这种资料对学习课文收效甚微。而读过第二段话后,似乎作者的形象一下子就“站”在学生脑海中了,是立体化的,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这样更容易理解课文意境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四、自读篇目增多——引导学生选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