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004842
大小:71.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2~46页教材简析《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之后进行的,它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通过引导学生量一量、拼一拼等多种方法探究三角形3个角的度数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目标1、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发现规律,主动推导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2、在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
2、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2、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详细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3、故事中到底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
3、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兴趣和意愿为出发点,利用故事的形式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1)量一量师:你认为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三种不同的三角形)量角,求和,完成第43页的表格。学生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在量的过程中,由于误差,有的学生可能算出内角和在180°左右,这时教师要相机诱导:在
4、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是正常的,因为同学们画的角不够标准,量角器的不同,还有本身测量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误差。)师:看来量一量会出现误差,那么你还有其它的更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吗?(2)拼一拼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展示交流,师: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折一折小组活动,学生交流:生1: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这样,就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是180°。生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可以
5、折成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因此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2、归纳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师谈话:三个三角形争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规律做系统的整理。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分组合作,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三、灵活运用,巩固练习师:好,大家
6、已经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你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吗?1、判断钝角三角形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 )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小于90°。 ( )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两个锐角。 ( ) 一个钝角三角形最少有一个钝角。 (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2、自主练习第6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用量角器验证计算的结果。小结:以后如果遇到求一个三角形内未知角的度数时,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一算,简单又精确。3、游戏: 选度数,组三角形(课件显示如下)请选出
7、三个角的度数来组成一个三角形10° 18° 15° 150° 130° 72°20° 50° 70° 35° 75° 52° 56° 54° 58° 60°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操作课件,把学生选择的度数拖入方框内,通过电脑计算相加是否等于180°,来验证学生的选择是否正确。验证学生选的对了以后,再让学生判断选择的度数所组成的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用已学到的新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认识学数学的价值,再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