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002067
大小:73.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5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标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的:一、诵读。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三、教学重点:1、知识: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了解宾语(疑问代词)前置的规律。2、能力: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3、人文:鉴赏、诵读,陶冶性情。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内容、意境;积极意义和消极性。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辅助手段——幻灯片。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预习准备1、自读课文,熟悉字音(将注音及生字写在练字本上)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自
2、读新课堂P101陶渊明资料介绍(课堂上让学生复述)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齐读初中《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问:这些文章诗歌的作者是(
3、齐答:陶渊明),他的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二、教师检查课文预习:1.学生个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评价2.学生齐读课文(两遍)3.初中学过很多陶渊明的文章诗歌,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复述新课堂P101中关于陶渊明的介绍三.整体把握《归去来兮辞》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文章是如何逐层表达这种情感的。1.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时所写。时间是晋义熙元年(405),作者41岁。序中写了就任彭泽
4、的心境及弃官归田的缘由。全文流露出对仕宦生活的鄙弃和归隐田园的乐趣。2.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头至“恨晨光之熹微”为第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乃瞻衡宇”至“感吾生之行休”为第二部分,主要写归家隐居后的家园之乐、劳作之乐和田野之乐。其余文字为第三部分,主要表达了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3.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4.本文的情感思路:(一)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二)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抵家(三)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
5、游之乐(四)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四.文言知识探究(一)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文言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2.农人告余以春及3.复驾言兮焉求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乐夫天命复奚疑(二)解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1、眄庭柯以怡颜2、园日涉以成趣3、时矫首而遐观4、悦亲戚之情话5、乐琴书以消忧6、或棹孤舟五.讨论探究(一)、读解课文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明确: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2.在
6、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归、回归田园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3.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定的。怎样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某种消极情绪?世与愿违——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岁暮年衰——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人生无常——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乐天知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好一个桃源世界!六、课堂小结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
7、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七、布置作业(一)作文训练将《归去来兮辞》改写为记叙文。要求:1.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场景描写。2.改写时不改变文章的原义,忠实于原文的主旨(二)、以《我眼中的陶潜》为题,写一篇随笔。(三)背诵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