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女儿》中的“饥饿”表达.doc

《饥饿的女儿》中的“饥饿”表达.doc

ID:29999891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饥饿的女儿》中的“饥饿”表达.doc_第1页
《饥饿的女儿》中的“饥饿”表达.doc_第2页
《饥饿的女儿》中的“饥饿”表达.doc_第3页
《饥饿的女儿》中的“饥饿”表达.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饥饿的女儿》中的“饥饿”表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饥饿的女儿》中的“饥饿”表达  【摘要】《饥饿的女儿》是作家虹影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一部反映饥饿的苦难岁月的长篇小说,通过六六写出了在特殊历史年代贫苦大众在“饥饿”的生存困境下与精神困境的挣扎,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的人们生存处境的思考。  【关键词】饥饿;精神困境;反思  虹影,1962年生于重庆,著名作家、诗人。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曾获中国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这一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出版,显示出其不同凡响的艺术影响力。关于“饥饿”,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生理现象,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我想所谓饥饿的女儿,正是指的

2、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的双重渴望,以及在渴望之下而又不能满足的各种无奈与抗争。在1959年到1961年中,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挣扎于饥荒之中,小说主人公出生于三年大饥荒后的1962年,以六六如何追寻自己的身世为线索,展现了生活在城市底层的贫民大众在物质饥饿和精神饥饿的双重饥饿困境中的挣扎。  六六说:“饥饿是我的胎教,饥饿与我的身体毛病、精神苦闷、身份命运密切相关。”母亲靠卖体力活谋生,“左右肩膀抬杠子,生起肉疤,像骆驼背,两头高,中间低,正好放杠子。”怀孕的母亲本该多吃一点,但是看着家中饥饿的五个儿女,不忍心多吃一口本来就不多的食物,隔着母亲的肚皮,六六也能感受到饥饿的滋味。为

3、了不让全家人挨饿,母亲才“失身”于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年轻男人,因为饥饿,以至于有了六六。为了哄骗咕咕叫的肚子,父亲自欺欺人地往快要蒸好的米饭中不断地加水,让它们泡发一些,想到母亲在家正带着一群孩子去山坳里挖野菜草根,就勒紧裤带限制自己每天的饭量,节省下来带回家去。”每天夜里我总是从一个梦挣扎到另一个梦,尖叫着,大汗淋漓的醒来,跟得了重病一样。我在梦里总饿的找不到饭碗……恨不得跟每个手里有碗的人下跪。”从文中的这些细节看出,生理上的饥饿给人带来的精神恐惧,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在饥饿的威胁下已经失去了起码的自尊。作家通过冷静的叙述,表现了在大饥荒下人们苦难的生活,以及对人在艰难处境下艰难生存的礼赞。

4、因为正是这些苦难,才能让人更加清醒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母亲在前俩年中一直忍着饥饿,省下粮食给五个子女。当时这个城市定量成人二十六斤,主动节省给中央二斤,节省给本省二斤,节省给本市二斤,其落到每个人身上只有十八斤。其中有六斤大米,其余是杂粮――玉米、大豆、粗麦粉之类的东西。这是一个成人每月的口粮,而这个家庭当时有六个子女。”作者用极其冷静的语言表现了当时极度的贫困,不仅表现了人们在物质上的饥饿,而且还包括精神上的饥饿,尤其是六六心灵深处的情感饥饿。父亲从来不动怒指责她,只是忧心忡忡地看着她;母亲对她管教极严,关照却特别周到,好像是别人的孩子来串门,出了差错不好交代;哥哥姐姐极少和她说话,经常

5、遭到辱骂;在学校里,她没有朋友,即使最不起眼的男同学也对她没兴趣,女同学常常来拿她出气,在厕所推她的事情经常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对自己的身份提出了疑问,但是饥饿的心灵仍然渴望交流与倾诉,渴望爱与理解,甚至希望那个一直跟在她背后的男人,对她做出“强暴”的事来以此证明她的存在。而历史老师的出现,使她18年来积压的情感找到了发泄口,当历史老师因文革中的历史问题自杀身亡后,她最终明白自己的焦虑与饥渴根源于缺失的父亲,在历史老师身上寻找的只是一个情人般的父亲。这正是表达了六六心灵深处的情感饥饿和对爱的极度渴望,反映了在中国历史的特殊年代中人们被轻视、被抛离的生存状态,进一步表现作者对60年代人的生存

6、处境的思考。  《饥饿的女儿》中作家通过冷静的叙述,朴素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以自传体的形式,以平民的身份和视角展示出普通老百姓在苦难中的挣扎,从而达到一种生活实录式的真实程度。虹影在作客新浪网时说,“这是一部表面上写她的成长史的小说,一个女孩子成长有很艰难的路程,而实际上她是借此回忆了我们国家整个成长史……我们必须回忆这段历史,否则我们就会遗忘它。”通过《饥饿的女儿》作家不仅是让我们看到苦难,更要让我们铭记这段饥饿的历史,通过写六六的成长经历、个人体验,展现出在“大饥荒”与“文革”时期中国普通民众在历史的劫难中所经受的苦难命运。只有牢记这段苦难的历史,我们才能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和那个时代

7、的人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行更为理性的反思。正是作家的这种精神使《饥饿的女儿》超越了私人化的写作,成为一部具有丰厚底蕴的作品。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