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99505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赤壁赋》中的美学意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赤壁赋》中的美学意蕴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谪居黄州期间,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赤壁赋》。《赤壁赋》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数百年来熠熠生辉,魅力四射,吸引了无数的读者。本文试从语言美、音韵美、结构美、人格美、哲理美五个角度,对《赤壁赋》中的美学意蕴作了一些探讨。 一、语言美 本文语言精练优美,形象可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例如第一段描绘赤壁美丽的景色时,读者从“清风徐来”的“徐”字可见秋气之爽;“白露横江”一句中的一个“横”字写出了秋意之浓;“水光接天”里的一个“接”字状秋水之旺。“徘徊”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亮对游人的依依眷恋
2、,脉脉含情,委实动人。“纵”和“凌”两个动词格外传神,既是写景――碧波万顷,水平如镜,一叶扁舟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漂荡;又是抒情――泛游长江,放飞压抑,心情舒畅。两个叠词也颇见功力:“浩浩”写出了放舟江上的客观景象,“飘飘”写出了舟中人的主观心情。第二段写“箫声”尤其精彩:“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作者连用五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比作“舞幽壑之潜蛟”和“泣孤舟之嫠妇”,将箫声写得具体可感,感人肺腑。 二、音韵美 本文文体是赋,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作者摆脱了汉赋堆砌典故、受
3、声律束缚的弊病,结构、句法、韵律都相对自由。文中大量使用押韵字,如“间”“江”“天”“然”“仙”“桨”“光”“方”“慕”“诉”“缕”,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文中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在参差错落之中,更显潇洒自如。该文大量使用整句,句式整�R匀称,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些信手拈来的整句形成了一种整饬之美。作者还巧妙地运用叠音词,如“浩浩”“飘飘”“渺渺”“袅袅”“苍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结
4、构美 本文由叙事开始,紧接着是精练的写景,制造气氛,继而在这种氛围中引出主客情绪的变化,从而阐发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苏轼先借客人之口宣泄自己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后表达了自己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当主客的认识达到一致时,又自然地以叙事作结。文章环环相扣,安排独具匠心,却不露斧凿的痕迹。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作者虚拟出一个“客”来,用于和作者对话,表现作者思想中矛盾的一面。赋中用大量的篇幅写主客问答,并以此探讨人生,这是这篇文章构思上最大的亮点。 四、人格美 本文创作于元丰五年七月,此时苏轼贬谪黄州将近四年。在黄州期间,苏轼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极度苦闷
5、,精神压力极大,在这种情形下,更容易生发一种世事无常、人生如梦之感。然而可贵的是,作者并未因此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而是想办法自我超脱,以一种超然旷达与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作者渴望在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里找到感情寄托,这是不屈从于生活无奈境遇的良好心态。苏轼胸怀旷达,在政治上颇有远见与抱负,但当这种抱负无法实现时,他只能在月夜美好景色中自顾酣畅淋漓,酒酣耳热,同时在月光盈虚中体悟万事变化。苏轼身处困境时,坦然面对人生的苦难高尚人格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所景仰。 五、哲理美 作者在本文中借客人之口,回顾了曹操的丰功伟绩,流露出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但即使是像曹操这样叱
6、咤风云的人物,也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渐渐被人们淡忘,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淡泊名利,寻找人生的乐趣。“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与浩瀚无垠的宇宙相比,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无穷无尽的长江流水,人生显得如此的短暂。苏轼以眼前流水与明月作对比,阐明宇宙人生变与不变的道理,既然月亮有圆有缺,是自然之理,那么对于人生中的苦难来说,从一个角度看固然不幸,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人生中的真实存在,有幸福就会有苦难,没有苦难也就没有了幸福。这样一想,作者对自己的苦难遭遇也就想通了,也就坦然接受了。苏轼在逆境中苦闷、彷徨寻求精神解脱的
7、心路历程,让我们从中体悟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了我们有益的人生启示。 【作者单位:湖北省英山县第一中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