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突发事件现场处理方案

大气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突发事件现场处理方案

ID:29951807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大气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突发事件现场处理方案_第1页
大气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突发事件现场处理方案_第2页
大气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突发事件现场处理方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气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突发事件现场处理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气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突发事件现场处理方案5.5.1接报告后组织人员准备采样工具、调查表格、个人防护装备等前往。5.5.2认真听取和询问突发事件有关情况。5.5.3根据有关情况和背景资料,通过进一步了解和初步调查,形成这一突发事件的初步印象。初步了解调查内容:5.5.3.1污染发生地点、季节和具体持续时间。5.5.3.2发生地的地形、平原、山区或丘陵地区。5.5.3.3暴露人群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死亡构成比情况、医院近期病人门诊病种构成比情况;前后一段时间(一周)比较,如进行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统计比较,发病特征和分布情况。5.5.

2、3.4当时气象条件:雨、雪、浓雾、风力、风向,与往年比较以及气温、气湿、日照、气压、降雨、逆温情况。5.5.3.5该地区工厂、居民燃料结构、烟囱高度数量情况、排放大户(如电厂、钢铁厂等)。5.5.3.6该地区汽车交通容量、通畅情况。5.5.3.7当地环保、交通、卫生防病有关的监测情况。初步印象最大可能:烟雾污染中毒、光化学烟雾污染健康危害。待排除:流感流行、季节性呼吸系统疾病上升。(1)烟雾污染突发事件(煤炭型)特征:①污染源:燃煤工厂、居民住宅排出大量污染物、城市下风侧周围或上风向有钢厂、电厂、冶炼厂、硫酸厂、玻璃厂、汽车拥挤;②污染物:烟尘、可

3、吸入尘、SO2、氟化物等为主其浓度剧增;③地形:地处河谷盆地;④气候气象:大多在冬季,持续大雾,形成逆温,污染物不易扩散;⑤健康危害:居民普通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脏病、年老体弱的为高危人群,首先反应以致死亡,表现为呼吸道疾病构成比增加,发病人数剧增,死亡人数剧增。(2)光化学烟雾事件特征:①污染源:大量汽车尾气排放;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一种混合物的总称,包括NOx和碳氢化合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发生光化学烟雾,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剌激性很强的浅蓝色混合烟雾,主要是臭氧、醛类、过氧酰基硝酸酯(PANs)、大气中总氧化剂以O3为代表,浓度为0

4、.05-0.15ppm,当大于0.10ppm视为形成信号;。③气候气象:夏秋季白天多发,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④地区:在南北纬度60以下地区尤为大城市内机动车拥挤,高楼林立,街道通风不畅;⑤健康危害:眼睛红肿、流泪:PANs、甲醛是丙烯醛所致咽喉痛、臭氧是NOx所致呼吸困难、喘息、哮喘、咳嗽是甲醛所致皮肤潮红、心脏功能障碍是烟雾自由基与过氧化物所致。(3)流感流行特征:①有无相吻合的污染源、污染物、地理、气候气象条件。②健康危害典型的流感症状,亦以呼吸症状为主典型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传染源、空气接触传播以及目标人群。5.5.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5、5.5.4.1健康危害调查(1)个案调查:首发病例、潜伏期、发病人数等,掌握病人健康危害特点和有关生物材料检验情况,如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尿、血、便等化验结果;(2)三间分布:发病人数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年龄、职业等)分布;(3)回顾性调查:选择发生地区和未发生的附近地区医院的门诊病人、死亡病人数量及构成比情况的调查,同时对两地区最近疫情报告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以上情况进行历史性回顾调查(回顾时间为前一个星期或半个月);(4)生物材料监测:痰、尿、便中致病微生物和病毒分析以及血中分析;(5)急性毒性试验:可吸入尘浓缩物急性毒性试验。5.5.4.2污染

6、源调查附近工厂居民燃料结构,污染大户如钢铁、电、冶炼、化工等厂,交通容量、每日排放废气情况。5.5.4.3环境监测和有关情况调查(1)环境监测:开展现场监测,监测指标:O3、SO2、NOx、CO、甲醛、飘尘与可吸入尘、多环芳烃,有条件可测B(a)P、PANs、丙烯醛。(2)大气环境质量:去当地环保部门收集了解近期大气环境质量情况,如主要污染物、微生物、O3、SO2、NOx、可吸入尘、甲醛、氟化物、砷等近一、二个月的情况以及历史上同期平均情况,尤其去年同期情况。(3)气象:去当地气象部门如气象监测站调查近期气温、气湿、日照、气压、降雨、逆温等情况以及

7、历史同期平均水平和去年同期平均水平。(4)地形地貌:去有关的地理研究部门如地理研究所,调查内容包括当地地理经、纬度,地质地貌景观:山区、平原、丘陵。5.5.5提出调查分析结论5.5.5.1该事件的污染源、污染物、理化性状。5.5.5.2事件形成的成因:包括地理、气象和污染、高危人群等方面。5.5.5.3污染途径及范围。5.5.5.4暴露人群发病人数、健康危害特点。5.5.5.5事件经过及教训。5.5.6初步处理意见5.5.6.1建议成立由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参加单位包括卫生、公安、环保、交通、气象等部门。5.5.6.2各医疗卫生单位采取积极措施救治

8、中毒病人,保护高危人群(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病人),必要时疏散高危人群到非污染区。5.5.6.3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