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47502
大小:78.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5
《中考数学备考交流材料:立足四基注重能力强化应用理性备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数学备考交流材料:立足四基注重能力强化应用理性备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ⅩⅩ年,我有幸参加了ⅩⅩ市中考数学命题工作,现结合命题经历与各位同行交流一下中考命题流程、命题策略、备考建议。一、ⅩⅩ市ⅩⅩ年中考数学命题流程ⅩⅩ数学试卷由市教研室江光明老师和我2人,用8天完成。第一阶段: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工作从5月29日开始,上午召开命题人员培训会,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从下午开始,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确定命题知识板块。制定细目表是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规范命题考查内容、知识点、目标层次、分值的分配、预估难
2、度,使试卷命制情况在细目表中一目了然,并指导试题的命制,我们2人几经研究和更改,终于在30日晚定稿。第二阶段:正题的命制阶段从5月31日到6月6日是正题的命制阶段,这一过程是最艰辛、最痛苦,同时也是收获最大的一个阶段。我和江老师分工命题,2人讨论修改,逐题推敲,2人达到共识,才定初稿。每天差不多6:30起床,按规定集中命题到晚22:00 ,但很多情况下都会工作到午夜或者更晚。此时最重要的是洗脑,把过去常见的俗题、套题排除,从资料或背景材料中找灵感,数学容易题、中档题以改编题为主(①以课本中的题目为母题,②全国各地中考题为母题);3处难题第16、24、
3、25题是原创题,从课本资料或背景材料中找灵感,编新题,反复变式,整合,改造和创新,这3道题大概用了3天时间才定初稿。复习备考对这几处难题不要猜押题,中考有区分度的难题是不会碰原题的,所以现在觉得中考前拼命到处挖信息淘题,真不如扎扎实实按课标和考试说明进行有效复习。第三阶段:制定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答题卡,反复校对检查 6月5日—7日做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制答题卡,反复校对检查,字斟句酌,唯恐试题和答案有纰漏。7日上午在监狱最后一次校对,签字交稿,同意印刷。试卷是4校4稿,答案和答题卡是3校3稿,于6月7日中午终稿确定,至此ⅩⅩ试题命制工作结束。二、Ⅹ
4、Ⅹ市ⅩⅩ年中考数学试题命题策略ⅩⅩ市ⅩⅩ年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依据是《数学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和《ⅩⅩ市ⅩⅩ年数学中考考试说明》,关注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体现了新课标(2011版)的新理念,将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融入其中。试题在考试形式、考试难度、考试题型等方面与2013年保持大致稳定,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题型设置:选择题10题,填空题6题,简答题9题,全卷共25道题,总分为120分。其中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分值分别为30分、18分、72分。难度设置:试卷的总体难
5、度控制在0.65左右,容易题约占60%,中等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10%。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控制在6︰3︰1左右。全卷设计3处难点,加强了运动型动态几何的考查,减弱了二次函数实际应用的常规试题。试题比例:各能力层次试题比例:了解约占10%,理解约占45%,掌握约占30%,灵活运用约占15%。各知识板块试题比例:数与代数约占45%(约56分),空间与图形约占40%(约47分),统计与概率约占15% (约17分)。考试内容覆盖面达到《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规定内容的80%。命题总原则:立足“四基”,重视能力 突
6、出主干,体现新课标适度创新,注意综合 面向全体,适度区分1、依据课标,立足核心内容,突出“四基”的考查,体现基础性ⅩⅩ市ⅩⅩ年中考数学试题体现了基础性原则,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全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习过程的感悟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方法),通过数学学习是否初步形成现代公民必须的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此部分的简单基础知识内容属于容易题,对于正常学习的中等学生可做到不失分,所以平时训练没有必要人为增加难度。例如:实数概念及运算、科学计数法、三视图、分式化简求值、因式分解、解不等
7、式组、统计图表等等。初中数学核心知识: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函数、三角形与四边形、相似三角形、圆等为主要考试内容。2、学以致用,突出能力立意,把握层次性,注重探究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数学能力有2个方面:①基本能力: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处理数据等等。②解决问题能力:指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处理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ⅩⅩ市ⅩⅩ年中考数学试题体现了开放性原则,试题不拘泥于教材,具有开放和灵活的特点,加大了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的考查力度,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有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改变过于强调被
8、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以及学生搜集处理信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