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椭圆 》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椭圆要点梳理1.椭圆的概念在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
2、F1F2
3、)的点的轨迹叫__椭圆_____.这两定点叫做椭圆的__焦点__,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__焦距______.集合P={M
4、
5、MF1
6、+
7、MF2
8、=2a},
9、F1F2
10、=2c,其中a>0,c>0,且a,c为常数:(1)若___a>c_____,则集合P为椭圆;(2)若___a=c_____,则集合P为线段;(3)若___ab>0)+=1(a>b>0)图形性质范围-a
11、≤x≤a-b≤y≤b-b≤x≤b-a≤y≤a对称性对称轴:坐标轴 对称中心:原点顶点A1(-a,0),A2(a,0)B1(0,-b),B2(0,b)A1(0,-a),A2(0,a)B1(-b,0),B2(b,0)轴长轴A1A2的长为2a;短轴B1B2的长为2b焦距
12、F1F2
13、=2c离心率e=∈(0,1)a,b,c的关系c2=a2-b2椭圆的几何性质分为两类:一是与坐标轴无关的椭圆本身固有的性质,椭圆方程中的a、b、c、e与坐标系无关,第二类性质是随坐标系变化而相应改变,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等与坐标系有关.确定椭圆方程需要三个条件,两
14、个定形条件:a、b;一个定位条件:焦点坐标.(1)椭圆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三角形OF1B2(如右图),它的三边长分别为a、b、c.易见c2=a2-b2,且若记∠OF1B2=θ,则cosθ==e.(2)椭圆的定义中应注意常数大于
15、F1F2
16、.因为当平面内的动点与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
17、F1F2
18、时,其动点轨迹就是线段F1F2;当平面内的动点与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小于
19、F1F2
20、时,其轨迹不存在.(3)椭圆上任意一点M到焦点F的所有距离中,长轴端点到焦点的距离分别为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且最大距离为a+c,最小距离为a-c.3.求
21、椭圆的标准方程,除了直接根据定义外,常用待定系数法(先定性,后定型,再定参).当椭圆的焦点位置不明确而无法确定其标准方程时,可设方程为+=1(m>0,n>0且m≠n),可以避免讨论和繁杂的计算,也可以设为Ax2+By2=1(A>0,B>0且A≠B),这种形式在解题中更简便.基础自测:1.椭圆5x2+ky2=5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k等于( )A.-1B.1C.D.-2.已知F1,F2是椭圆+=1的两焦点,过点F2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在△AF1B中,若有两边之和是10,则第三边的长度为( )A.6B.5C.4D.33.
22、已知圆(x+2)2+y2=36的圆心为M,设A为圆上任一点,N(2,0),线段AN的垂直平分线交MA于点P,则动点P的轨迹是( )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4.椭圆+=1上一点M到焦点F1的距离为2,N是MF1的中点,则
23、ON
24、等于( )A.2B.4C.8D.5.已知F1,F2为椭圆+=1的两个焦点,点P在椭圆上,如果线段PF1的中点在y轴上,且
25、PF1
26、=t
27、PF2
28、,则t的值为( )A.3B.4C.5D.76.“-329、必要7.已知F1、F2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点P在椭圆上,且满足
30、PF1
31、=2
32、PF2
33、,∠PF1F2=30°,则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题型一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例1 求满足下列各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长轴是短轴的3倍且经过点A(3,0);(2)经过两点A(0,2)和B.解题导引:求椭圆方程时,常用待定系数法,但首先要判断是否为标准方程,判断的依据是:(1)中心是否在原点,(2)对称轴是否为坐标轴. 确定一个椭圆的标准方程,必须要有一个定位条件(即确定焦点的位置)和两个定形条件(即确定a,b的大小).当焦点的位置不
34、确定时,应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或+=1(a>b>0),或者不必考虑焦点位置,直接设椭圆的方程为mx2+ny2=1(m>0,n>0,且m≠n).解 (1)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设方程为+=1(a>b>0).∵椭圆过点A(3,0),∴=1,∴a=3,又2a=3·2b,∴b=1,∴方程为+y2=1.若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设方程为+=1(a>b>0).∵椭圆过点A(3,0),∴=1,∴b=3,又2a=3·2b,∴a=9,∴方程为+=1.综上可知椭圆的方程为+y2=1或+=1.(2)设经过两点A(0,2),B的椭圆标准方程为
35、mx2+ny2=1,将A,B坐标代入方程得⇒,∴所求椭圆方程为x2+=1.变式训练1 (1)已知椭圆过(3,0),离心率e=,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 (1)当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时,∵a=3,=,∴c=,从而b2=a2-c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