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41899
大小:59.74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2-25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建筑史纲 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 生土建筑体系(窑洞式建筑,土墙平顶、土胚拱顶式建筑),石构建筑体系(碉楼式建筑),毡包式建筑体系(蒙古包),木构架建筑体系 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 抬梁式木构架—多见于北方 柱子上搁置梁头(有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 梁头上搁置檩条 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 穿斗式木构架—多见于南方 用穿枋将柱子串联,形成一榀榀的房架 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沿檩条方向用斗枋将柱子串联 井干式木构架—东北、西南等林区 用井干壁体作
2、为承重结构墙 受木材长度限制之故,通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干阑式木构架—炎热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 生活层架空, 防潮、防虫蛇野兽 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优点:1.取材方便,易于积累储备材料 2.工期短,易施工 3.便于修缮、搬迁、扩建 4.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 5.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 6.适应性强(气候、地形、功能) 缺点:1.木材消耗量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2.易遭火灾、腐蚀(白蚁)、腐朽 3.简支梁体系,空间体量和功能受限 4.存在技术局限 4、庭院的作用及其多元功能 作用:营造宁静
3、、安全、私密的生活环境 方便采光、通风、排泄雨水中国古代建筑史纲 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 生土建筑体系(窑洞式建筑,土墙平顶、土胚拱顶式建筑),石构建筑体系(碉楼式建筑),毡包式建筑体系(蒙古包),木构架建筑体系 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 抬梁式木构架—多见于北方 柱子上搁置梁头(有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 梁头上搁置檩条 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 穿斗式木构架—多见于南方 用穿枋将柱子串联,形成一榀榀的房架 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沿檩条方向用斗枋将柱子串联
4、 井干式木构架—东北、西南等林区 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 受木材长度限制之故,通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干阑式木构架—炎热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 生活层架空, 防潮、防虫蛇野兽 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优点:1.取材方便,易于积累储备材料 2.工期短,易施工 3.便于修缮、搬迁、扩建 4.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 5.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 6.适应性强(气候、地形、功能) 缺点:1.木材消耗量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2.易遭火灾、腐蚀(白蚁)、腐朽 3.简支梁体系,空间体量和功能受限 4.存在技术局
5、限 4、庭院的作用及其多元功能 作用:营造宁静、安全、私密的生活环境 方便采光、通风、排泄雨水中国古代建筑史纲 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 生土建筑体系(窑洞式建筑,土墙平顶、土胚拱顶式建筑),石构建筑体系(碉楼式建筑),毡包式建筑体系(蒙古包),木构架建筑体系 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 抬梁式木构架—多见于北方 柱子上搁置梁头(有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 梁头上搁置檩条 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 穿斗式木构架—多见于南方 用穿枋将柱子串联,形成一榀榀的房架
6、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沿檩条方向用斗枋将柱子串联 井干式木构架—东北、西南等林区 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 受木材长度限制之故,通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干阑式木构架—炎热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 生活层架空, 防潮、防虫蛇野兽 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优点:1.取材方便,易于积累储备材料 2.工期短,易施工 3.便于修缮、搬迁、扩建 4.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 5.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 6.适应性强(气候、地形、功能) 缺点:1.木材消耗量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2.易遭火灾、腐蚀(白蚁)、腐朽 3
7、.简支梁体系,空间体量和功能受限 4.存在技术局限 4、庭院的作用及其多元功能 作用:营造宁静、安全、私密的生活环境 方便采光、通风、排泄雨水中国古代建筑史纲 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 生土建筑体系(窑洞式建筑,土墙平顶、土胚拱顶式建筑),石构建筑体系(碉楼式建筑),毡包式建筑体系(蒙古包),木构架建筑体系 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 抬梁式木构架—多见于北方 柱子上搁置梁头(有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 梁头上搁置檩条 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 穿斗式木构架—多
8、见于南方 用穿枋将柱子串联,形成一榀榀的房架 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沿檩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