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ID:29938435

大小:79.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_第1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_第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_第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_第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理论上提升了党的执政理念的科学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深化了对共产党在中国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认识;其实践意义在于充分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更加清晰,为加强党的先进性提供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贡献;实践意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的形势,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3、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标志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广大而深远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1、提升了党的执政理念的科学性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性质、服务宗旨和执政能力的集中表现。执政理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执政理念在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的不同阶段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主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根据国

4、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的经验以及国外治理国家的成功经验,而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更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更能充分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和合”文化思想,更能吸收其他国家治理国家的成功经验,更加合理地统摄和包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其他执政理念,因而具有持久的社会动员力和号召力[1]。-7-2、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拓展了新的渠道,而且也丰富

5、了中国共产党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内容的执政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有‘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科学执政的理念、民主执政的理念和依法执政的理念,四大执政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了以人为本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6·25”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这就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广大的党组织和政府部门以及党员干部更加密切联系群

6、众,忠诚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实到做好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疾苦、不断改善民生之中,使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更加具体化。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出了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要求,促成全社会形成平等、宽容、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从而为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使的党的执政理念更加具有具体化、现实化。3、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目标

7、及实现这些现实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原则要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存在不同利益群体)与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和谐社会(建立在社会利益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之间又有内在联系。这就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过程的。我们现在提出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带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和谐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高级阶段,是人类世界大同的。前者的构建为后者

8、的实现创设前提条件,而后者则为前者的实践指引前进方向。4、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主张。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提倡社会和谐”是空想社会主义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