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16703
大小:73.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性 【摘要】《品德与社会》大多都是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讲,应该是浅显易懂的,但是教师却只顾照本宣科,其真正的教育目的远远被忽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开展多彩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巧引生活资源,激发学生情感,才能很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性的教学理念。【关键词】生活性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多彩活动生活资源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往往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很难以学生为中心。只是一味地
2、强调对品质道德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自由自学的活动,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因此,我们要注重教材与生活的结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让学生在更多的生活体验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验。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
3、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足以说明,教育和生活离不开。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就是让我们老师能够带领学生回归生活。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仅局限于书本,有的甚至让学生读一遍内容,自己看一遍,课就上完了。根本没有和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拉开了书本内容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没有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非常重要。只有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化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我家的故
4、事》这一节课时,我出示了我们班几位学生的家庭照片和生活照,边播放边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家庭都有许多的故事,每个家庭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很多同学的眼球被熟悉的脸庞一下子吸引过来了,在这节课中,看到这几位同学被展示出来,其他同学都跃跃欲试,积极讲述自己的故事。有人说到:“前几天晚上,我闻到老爸身上很臭,仔细一闻,原来是香烟味。我就跟老爸说,老爸,今天我听说了一件事,讲给你听好不好?有一个家很奇怪,全家人都得癌症了,就他家的爸爸没得癌症。你说奇怪不奇怪?我爸就问,那有没有说什么原因?我就说有啊。原来他家的爸爸抽烟,其他人都
5、不抽烟,但是其他人都是二手烟闻多了,才会得癌症,所以,二手烟比一手烟更毒!我们教室的黑板上也是这么说的,二手烟对小孩的危害最大。老爸,为了我的健康,全家人的幸福,请你戒烟好不好?我是威逼加利诱地让我爸答应了。现在家里已经闻不到香烟味了。”4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可见,适宜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此,品德课不再无聊,不再无话可说,不再一成不变。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道德品质。二、开展多彩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6、新课标指出:“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题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因此,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学生通过活动,使自己亲身体验、亲手实践,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1、编排文艺节目。把具有情节性、便于表演的教材内容变成故事、小品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原来不愿意表演的、害怕表演的人,之后都争着要表现。这种方式不仅能达到明白事理的目的,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也从中得到了一些经验,从而锻炼了自己的能力。2、讲述故事、巧编童谣。这种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较为适用。例如,在教完《
7、假期安全真重要》后,我就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暑假过好每一天,安全第一挂嘴边。不下河,不遛弯,马路中间不能窜。不玩火,不玩电,不能用手触电扇。勤洗手,勤洗脸,预防疾病不传染。变质食物不能沾,冷饮不要吃太贪。电视不能超时看,保护视力是关键。电脑游戏别贪恋,上了瘾不好办。天天学习一点点,身体每天要锻炼。以上几条要记全,平安健康乐无限。”此外,还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儿歌变得有趣、生动。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采用拍手、男生女生比赛读、唱歌等方式念儿歌,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3、开展实践性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
8、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1)采访式。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交通连四方》这一课时,我先布置学生回家采访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