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中医药诊疗方略

冠心病的中医药诊疗方略

ID:29883076

大小:6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4

冠心病的中医药诊疗方略_第1页
冠心病的中医药诊疗方略_第2页
冠心病的中医药诊疗方略_第3页
冠心病的中医药诊疗方略_第4页
冠心病的中医药诊疗方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冠心病的中医药诊疗方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冠心病的中医药诊疗方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明雪中医学虽然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个病名,但历代医家对其证候、病因、病机以及防治措施等早有论述,主要散载于“心痛”“胸痹”“心痹”“怔忡”等门类,现在普遍将冠心病归之于心痛、胸痹等病证的范畴内。概念:胸痹心痛是指心脏本身病损所致的一种病证,以“两乳之中,鸠尾之间”,即膻中部位以及左胸部疼痛、憋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多由心脏阴阳气血失调以及寒凝、热结、痰阻、气滞、血瘀等因素而引起。胸痹心痛所表现的症状可因病情轻重不同而各异,轻者可仅有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感或隐痛,或伴有气短、心悸;重者可见胸闷如窒,疼痛如绞,多伴有气短、心悸和

2、呼吸不畅,更甚者可出现膻中及左胸部的压榨样绞痛,并放射至左肩臂或左上肢内侧(手少阴肾经),并有面色苍白、惊恐不安、冷汗自出等症,持续时间较长。据历代文献记载,心痛有广义、狭义之不同。广义心痛,有“九心痛”等多种分类法,范围甚广,可涉及胃脘痛等多种疾病。同时,又有将心痛作为胸痛加以论述者。本文所论胸痹以胸背痛、喘息短气为主症,亦专指因冠心病所致胸背痛、胸闷气短。历史沿革:心痛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有“心病先心痛”之谓,《素问·缪刺论》又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灵枢·厥病篇》把心痛严重,并迅速造成死亡者称为“真心痛”。其中特别对“心痛”的性质和部位特点进

3、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如《灵枢·厥病篇》载云:“厥心痛,痛如以椎针刺其心,心痛甚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即是对心痛性质的描述,这相当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所致的心前区剧痛、四肢厥冷、发绀、自汗、呼吸微弱、脉微欲绝、血压下降等病理表现。又如说明《素问·脏器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即是对心痛部位特点的描述,这里“胸中”即两乳之间,胸骨体后。对于心痛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内经》中也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如《素问·厥论》云:“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举痛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4、暴上气而喘”;《灵枢·厥病》中把厥心痛分为肾心痛、肺心痛、胃心痛、肝心痛、脾心痛,而其中如“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描述,与临床表现颇相符合。至于本证的病因,《素问·举痛论》指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此虽非专指心痛而论,但若结合同篇“心痹痛,脉不通”之说,显然可以认为本证与寒凝、气滞、血瘀有关。此外,如《素问·刺热论》又有“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之说,提示本病与寒邪、热邪内犯心脉也有关系。在治疗方面,《内经》确立了一些法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治标与治本

5、,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二类是正治和反治,逆病气而治谓正治,顺病气而治谓从治。《内经》中较少药物治疗,而对针刺治疗有较系统的论述。如《灵枢·杂病》中记载:“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阳。”《灵枢·刺热篇》中亦载有:“心痛者……取其少阴太阳,舌下血者”等治疗方法,《内经》有关于本病的记述,说明在《内经》时代,医家已经对心痛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为后世对心痛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称本病为“胸痹”,其认为“痹”包含有痛的性质,而不完全是痛的感觉,含有闭塞不通、痞闷胀满的意思,相当于西医学所谓:“压榨感”、“憋气性疼痛”。症状描述也比《内经》更为具体明确,可

6、见到胸背痛、心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不足以息、胸满、气塞、不得卧、胁下逆抢心等症,并指出“胸痹缓急”,即心痛有时缓和,有时剧急的发病特点。张氏把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九首方剂,取温通散寒,悬痹化湿之效,体现了张氏对心痛、胸痹辨证施治的特点。《伤寒论》中记载有大量类似冠心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的表现的临床症状:“心悸”、“9脉结代,心动悸”、“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等,并提出了温阳、温通、温利等治则,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其中有治疗心病以虚证为主要者:如

7、治疗心阳虚的有桂枝加附子汤证“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表证不解,汗后伤阳,以致(心)阳气不足,营阴亦虚弱)、桂枝甘草汤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发汗过多,损伤心阳,心失所养)、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惊狂,卧起不安者”(心阳虚弱,心神不敛,复被痰扰所致)、苓桂草枣汤证“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心阳虚弱,下焦的水寒之气欲上犯所致)、炙甘草汤证“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心的阴阳气血俱虚所致)、当归四逆汤“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心阳不振,复受寒邪,以致寒盛于心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