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 人民版必修2

ID:29836067

大小:1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4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长春模拟)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壖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僭侈,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③民主政权的建立④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2.(2013·无锡模拟)“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的这一号召(  )A.推动了近代“断发”的进展B.已经具有了反

2、清革命的色彩C.推动政府全面颁布剪辫易服法令D.推动中国男子更换近代发型3.(2012·福州模拟)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4.(2013·太原模拟)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

3、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5.(2013·潍坊模拟)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B.社会观念的进步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6.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流行服饰流行语阅读A列宁装最可爱

4、的人苏联小说B唐装时间就是金钱古典文学C军装破四旧毛泽东选集D中山装上网时装杂志7.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巨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8.(2013·开封模拟)《东方杂志》1917年第14卷第6号登载《参观济南电灯公司记》一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

5、,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根据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A.济南城市的近代化表现在商埠的兴盛上B.济南城市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商埠的设立C.优越的地理环境促进济南城市的近代化D.近代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济南城市的发展9.据近代中国某文献记载:“窃闻泰西各国……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西方军事上的优势主要靠的是无线电的便利B.中国的传递方式是飞鸽传书、人马相传C.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别D.在现代信息发展方面,中西方存在智力

6、差距10.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11.下列近代报刊,可以归为同一类性质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12.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年)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C.轮船招商局在接运国民革命军D.人们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

7、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2013·福建重点中学模拟)服饰的变化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龙袍的制作费工费时: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的龙袍由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制作匹料……由宫内造办处缝制成为成衣,这期间共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者10余人,用时接近两年之久;所耗费的银两也是非皇家不可承受,以缂丝工艺或是刺绣工艺制作龙袍需要用去白银1000多两。——苏勇《鉴宝》2009年第4期材料二 中国明代服饰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长春模拟)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壖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僭侈,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③民主政权的建立④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2.(2013·无锡模拟)“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的这一号召(  )A.推动了近代“断发”的进展B.已经具有了反

2、清革命的色彩C.推动政府全面颁布剪辫易服法令D.推动中国男子更换近代发型3.(2012·福州模拟)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4.(2013·太原模拟)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

3、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5.(2013·潍坊模拟)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B.社会观念的进步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6.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流行服饰流行语阅读A列宁装最可爱

4、的人苏联小说B唐装时间就是金钱古典文学C军装破四旧毛泽东选集D中山装上网时装杂志7.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巨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8.(2013·开封模拟)《东方杂志》1917年第14卷第6号登载《参观济南电灯公司记》一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

5、,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根据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A.济南城市的近代化表现在商埠的兴盛上B.济南城市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商埠的设立C.优越的地理环境促进济南城市的近代化D.近代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济南城市的发展9.据近代中国某文献记载:“窃闻泰西各国……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西方军事上的优势主要靠的是无线电的便利B.中国的传递方式是飞鸽传书、人马相传C.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别D.在现代信息发展方面,中西方存在智力

6、差距10.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11.下列近代报刊,可以归为同一类性质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12.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年)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C.轮船招商局在接运国民革命军D.人们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

7、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2013·福建重点中学模拟)服饰的变化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龙袍的制作费工费时: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的龙袍由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制作匹料……由宫内造办处缝制成为成衣,这期间共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者10余人,用时接近两年之久;所耗费的银两也是非皇家不可承受,以缂丝工艺或是刺绣工艺制作龙袍需要用去白银1000多两。——苏勇《鉴宝》2009年第4期材料二 中国明代服饰文化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