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岳麓版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岳麓版

ID:29830324

大小:221.0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4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岳麓版_第1页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岳麓版_第2页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岳麓版_第3页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岳麓版_第4页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考点1

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服饰的变化(1)原因: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推动。(2)表现①晚清: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后来,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进行改革。②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洋装流行与传统服饰并行,并促成服饰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习俗(1)断发①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②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2)不缠足: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立“不缠足会”,不缠足运动开展起来。

3、3.报刊与电影(1)中国报刊的发展历程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③1892年创刊的《申报》是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④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⑤《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⑥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⑦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①传入中国:19世纪末期。②第一部影片: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③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④第

4、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3)大众传媒的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4.礼仪(1)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婚姻①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②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3)丧葬: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葬礼仪传入中国。(4)影响①反映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标志。②发展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相对闭塞和落后。社会生活变迁的易错点(

5、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史料一 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①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②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③“妇女贪上海租界拥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④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

6、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 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⑤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⑥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仍有一席之地。⑦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

7、躬,礼成。⑧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习五一《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史料三 ⑨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⑩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研读史料]史料一中的①②③④都体现了自然经济解体,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史料二反映了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据⑤⑥⑦⑧可知新旧习俗并存。史料三反映了天津开埠后,社会风气由“

8、扬气”变为“洋气”的表现。据史料可知“洋气”指的是⑩,即生活方式的西化。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应注意史料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⑨。[史料运用](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道:“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综上所述,论证此观点。【提示】 社会现象: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传统观念受到冲击。论证:中国传统社会未能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中国向近代转型是受西方的冲击。(2)根据史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简要分析北京地区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的背景。【提示】 特点:传统习俗与新习俗并存

9、。背景: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经济上,近代商业的出现与发展;思想文化上,西方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