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训练 三 收入与分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1.[2018合肥高三调研]《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①是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③发挥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作用 ④保障了科研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关知识。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有利于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成果
2、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②入选;知识属于生产要素范畴,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是发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作用的具体体现,③入选;实施这个分配政策不是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只是一种完善,①排除;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④错误。2.[2014四川文综,2,4]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
3、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劳动创造价值,土地本身不创造价值,①错误;②错误,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不是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故③正确;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得土地要素按照市场规则进行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④正确。3.农民张某一家年收入43000元,其中承包耕地获得收入15000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5000元,农闲时到私营企
4、业打零工收入21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2000元。材料中张某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分别是( )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②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③打零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④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所得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答案B解析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②错误;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再分配所得,④错误;①③是对张某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的正确认识,当选。4.某私营企业建立了一套浮动薪酬制度,并对在技术革新或管理创新方面有重大贡献的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极大地调动了员
5、工的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 )①说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明该企业坚持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③说明该企业承认了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④有利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该企业是一家私营企业,因此不能体现按劳分配,②排除;按劳分配才有利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④排除。材料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积极作用,①③符合题意。5.某家庭有甲、乙两个劳动力,城镇化建设中,该家庭承包的6亩地以每年每亩1100元的价格转包给一私营农业公司,2017年该公司聘用甲在公司打
6、工,月工资1200元。乙在一家中型国有企业工作,工资、薪金年收入为30000元,2017年乙转让专利技术所得为3000元。该家庭2017年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为( )A.1.55万元B.2.4万元C.1.74万元D.4.85万元答案B解析该家庭转包土地的收入是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为6600元,甲在私营农业公司打工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所得,为14400元,乙在国有企业上班的工资、薪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乙的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000元,是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所得,则该家庭2017年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为6600+14400+3000=24000(元),故
7、B正确。6.[2018石家庄重点高中高三毕业班摸底]2017年3月27日至28日,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暨第8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举办。会议主题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全球化新挑战、新动力”。若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的传导路径是( )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消费红利—拉动经济增长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纳入按劳分配的人数增多—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经济效率提高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高收入者减少—实现公平发展—促进社会稳定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A.①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