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格律诗八》题李凝幽居导学案(无答案) 长春版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格律诗八》题李凝幽居导学案(无答案) 长春版

ID:29806932

大小:74.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3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格律诗八》题李凝幽居导学案(无答案) 长春版_第1页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格律诗八》题李凝幽居导学案(无答案) 长春版_第2页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格律诗八》题李凝幽居导学案(无答案) 长春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格律诗八》题李凝幽居导学案(无答案) 长春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李凝幽居》课题课时课型 新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熟知“推敲”典故的来历。2、过程与方法:懂得写作中讲究炼字的道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赏诗歌。流程自主先学,合作探究重难点1、合作感知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一寻常小事。2、体会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教师活动(环节、措施)学生活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飞谤贬长江(今四川

2、蓬溪)主簿。公元840年(开成五年)迁普州司仓参军。三年后卒于普州。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它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走进文本读一读通过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1、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2、小组内检查朗读,注意节奏。3、学生齐读,读出情感和韵味。想一想1、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并讲给同桌听,有不会的问题记

3、录下来。解释下面画横线的字词。邻并: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幽期不负言:2、小组内交流自己理解的内容,并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说给小组内同学听,让他们帮助解决。理一理1、指名一学生说出诗文大意,教师适当点拨。教师活动(环节、措施)学生活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

4、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

5、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2、思考:诗句的每一联分别交代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总结: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

6、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4、知识检测①《题李凝幽居》的文学体裁是,作者是朝诗人。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试题.(2008年全国中考试题)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李凝幽居》一诗,填空:⑴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⑵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有什么特点?(3)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作者对李凝什么样生活的向往?教师活动(环节、措施)学

7、生活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4)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理解:这两句是写回归路上。过了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5)、对这首诗中的语句的解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中的“少邻并”的意思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