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大纲(1)

数学教学大纲(1)

ID:29770190

大小:46.0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2-23

数学教学大纲(1)_第1页
数学教学大纲(1)_第2页
数学教学大纲(1)_第3页
数学教学大纲(1)_第4页
数学教学大纲(1)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大纲(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

2、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

3、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4、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高中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必修课

5、、选修课的开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必修课  1.平面向量(12课时)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教学目标    (1)理解①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①(注):本大纲阐述教学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其含义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第2版)的提法:  (1)了解:对知识

6、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目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  (3)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在解决一些问题。  (4)灵活运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了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了能力。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

7、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2.集台、简易逻辑(14课时)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

8、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30课时)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