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734358
大小:10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22
《《医学免疫学大题》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⑴溶菌、溶病毒及溶细胞作用------依赖补体的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cytotoxicity,CDC):在感染早期,主要通过旁路途径和MBL途径,待特异性抗体产生后,主要靠经典途径来完成。⑵调理作用:C3b、C4b以及iC3b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⑶免疫粘附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C3b/C4b—红细胞、血小板等,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⑷炎症介质作用(参与炎症反应):激肽样作用:C2a,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过
2、敏毒素作用:C3a、C5a(以C5a的作用最强)趋化作用:C5a可吸引吞噬细胞定向移动2.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答:经典途径旁路途径⑴激活物质Ag-Ab(IgG1、2、3,IgM)复合物肽聚糖、脂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IgA、IgG4⑵起始分子C1qC3⑶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C5~C9C3、C5~C9、B、D、(P)⑷C3转化酶C4b2bC3bBb⑸C5转化酶C4b2b3bC3bnBb⑹生物学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感染后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3、相同点:在于C5转化酶形成以后,从分解C5产生C5a、C5b至攻膜复合体(MAC)的形成,这后段的过程都是相同的。3.简述T及B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T细胞和B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首先需要被抗原性物质活化,而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体成分具有不同的抗原性。一个T或B细胞只表达一种TCR或BCR,只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一种Ag分子,所以,T及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而在T及B细胞的整个群体中,则能识别各种各样的抗原分子。由于T及B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决定其执行的免疫应答的特异性。4.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
4、及作用。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在此协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1.5简述三类免疫性疾病。三大类免疫性疾
5、病即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答的T及B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的疾病。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的T及B细胞不活化。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自身应答T及B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性疾病。2.6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见概念。(2)联系: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
6、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原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且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如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的骨髓瘤蛋白,是由浆细胞瘤产生,其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免疫功能。因此,免疫球蛋白可看做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抗体则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3.7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Ig
7、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5)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4.8简述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1)概念:见名词解释。(2)补体系统由30多种成分构成,按其生物学功能分为三类:a.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中、参与活化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包括C1~C
8、9、MBL、B因子、D因子。b.补体调节蛋白: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包括备解素、C1抑制物、I因子、C4结合蛋白、H因子、S蛋白、Sp40/40、促衰变因子、膜辅助因子等。c.补体受体:包括CR1~CR5、C3aR、C4aR、CaR等。5.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