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 中图版必修2.

ID:29705990

大小:28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 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 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 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 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 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 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章末整合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材P4 探索1.从“欧洲与中国人口增长的比较”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与欧洲人口增长的变动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欧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低,后来出现死亡率上升、人口负增长等状况;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高,而且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征显著,经历了上升—下降—平稳下降的过程(1958~1961年例外)。2.列表比较人口增长的变动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欧洲特点低,下降低,略有回升低,出现负增长原因生育成本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高,家庭规模小,不愿生育人口老龄化中国1957~196

2、5年特点高,上升低,下降高,上升原因新中国成立,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1965~1975年特点下降较快低,平稳下降低,下降较快原因计划生育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1975~2000年特点平稳下降低,稳定平稳下降原因计划生育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教材P7 比较(1)特点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从表中可以看出,1750~1940年间,世界发达国家的年均出生率和年均死亡率整体上呈下降状态,并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年均自然增长率在20世纪初以前上升,1900年后呈现波动变化,稍大于发展中国家及

3、地区。②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750~1940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死亡率虽然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自然增长率波动上升。(2)原因: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1750~1940年,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人口增长模式开始向“三低”型转变,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水平低,因而人口的出生率高、死亡率高。教材P8 读图这两幅图反映了各大洲不同时间段人口增长状况及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如下表所示:大洲(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模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快过渡模式欧洲、北美、大洋洲

4、等慢“三低”模式整个世界差异明显过渡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快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和地区慢“三低”模式教材P10 思考1.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始于1987年。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社会、经济、医疗水平、文化教育、宗教等因素。3.目前中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稳定在较低水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状态。因此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模式。教材P10 复习题1.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前)、近代(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现代(20

5、世纪50年代新技术革命以来)。古代人口增长缓慢,近代人口增长加速,现代人口急剧增长。2.本题实践性很强,需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考查动手操作能力,可根据教材中国人口变动曲线图来绘制。3.见下表:不同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阶段“三低”模式过渡模式原因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增长下降阶段的社会原因外,还与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青年人推迟结婚,减少生育也有关死亡率低的原因是: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同时医疗卫生条件也有所改善。出生率下降较快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如家庭愿意抚育较少的儿童,因为孩子不仅增加家庭支出,

6、还影响到妇女就业;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也促使出生率下降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教材P11 探索1.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非洲的莫桑比克、赞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拉丁美洲的古巴、海地、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南欧各国;俄罗斯等。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入地有:北美的美国、加拿大;西欧的英国、德国、瑞典等;亚洲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非洲的南非;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2.当今世界移民潮的特点有:(1)劳务输出增多,如西亚吸引了亚洲的外籍工人;(2

7、)国际难民增多,如伊拉克战争难民、图瓦卢环境难民等;(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4)迁移流向发生变化。教材P14 思考影响人口迁出的因素(推力因素)在于原居住地的不良条件,如自然灾害、低工资、失业等,而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拉力因素)包括高工资、好的教育条件、好的医疗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此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费用、亲友、距离、性别、年龄、种族、语言、教育、技能等。教材P16 思考德国移民的特点:(1)数量多,来源广;(2)分布不均,集中在西部、南部各州及城市;(3)平均年龄较低;(4)移民浪潮渐趋缓和。教材P16 复习

8、题1.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按迁移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发生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的人口迁移。按迁移的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