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2.2 地月系(3)教案 中图版选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2.2 地月系(3)教案 中图版选修1

ID:29705857

大小:5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2.2 地月系(3)教案 中图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2.2 地月系(3)教案 中图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2.2 地月系(3)教案 中图版选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2.2 地月系(3)教案 中图版选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2.2 地月系(3)教案 中图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月球——地球的伙伴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自转公转周期;月相的形成和变化规律。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标题明确点出“月球是地球的伙伴”,强调了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天体之一,是人类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天体。本篇内容按照天体系统等级由大到小展开,即:宇宙、太阳系、地球、月球,然后过渡到自转、公转来具体学习地球上的知识。本课题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月球(介绍月球环境);月相及日月食;月球与潮汐;限于时间,日月食与潮汐部分内容本节课不讲。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月球的概况;尝试解释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等于月球自转的周期;能解释月相是如何形成的;能阐

2、述一个朔望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不等长的原因;能说出新月、上弦、满月、下弦四种月相的见月时间段和当时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二)方法与过程通过“嫦娥”问题的“头脑风暴”式讨论,说明月球的概况,并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模拟活动,主动获取“月球绕地公转和自转周期同步”的知识点;通过诗和画中与月相有关的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素养的提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与月球相关的诗词、漫画,自觉关注自然与生活,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在模拟演示、观察flash动画、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月相的形成和随日期的变化。2、难点:不同月相呈现的时间及在天空中的

3、方位。四、教学安排1课时。潮汐、世界各国对月球探索的经历和计划等拓展内容,放到下一课时教学。在地理专用教室内上课,利用其空间大和有活动的投影仪光源,可以模拟月相的形成。课前播放学农中的照片(有趣的劳动场景、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月相的照片及通过望远镜拍的月球照片)和歌曲《明月几时有》,营造学习气氛。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谈谈学农时于旷野中站在月光下的感受。作为现代城市人,很少有机会、有时间、有心境去静静感受月亮,有了不久前的经历,同学们感触多多,会说出诸如静谧、清凉、纯洁等美好而诗意的感觉。(二)新课教学1.在请数个学生谈了感受后,教师追问:真是如此的诗意吗?如果真让嫦娥不加防护地站到月

4、球上,她的生命可能受到哪些威胁?(以前曾经这样问:“嫦娥飞天后的境遇如何?”,但效果不好)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如热死、冷死、自爆、寂寞、相思、老死、被砸死、掉到环形山里摔死、因月兔死了她悲痛而死等等;然后请同学们就“死法”思考分类,得出直接或间接的死因:缺大气和水,这恰恰是地球上形成生命的物质条件,反衬出(将课本中专题3、4、5的标题进行串联):“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太阳系”“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设计思想】围绕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将新旧知识融合到一起,既了解月球的自然地理特点,又强调了“只有一个地球”,且印象深刻。2.屏幕展示学生自己拍的月相照片(主镜焦距90

5、0毫米的望远镜,15~30毫米目镜的直径与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镜头直径相近,可以直接拍摄)和观察记录,强调记录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几天中拍到的月亮上的环形山是相同的,说明看到的是同一个面,我们能否看到月球的另一个面?为什么?引出学生活动。活动一:相邻的同学俩俩讨论,并模拟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和其自转的周期相同,选两组演示,引导学生推断出“向着地球的一面永远向着地球”的结论。【设计思想】体验动与静的相对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演示中的问题。3.就屏幕上的学生观察记录继续设问:我们观察的是蛾眉月到上弦月,而在一个月内月相是如何变化的?你们可以通过活动模拟出来吗?教师仅提供一些条件和建议,如建议设计一个场

6、景:用学生在中间代表地球,一同学控制投影仪模拟阳光,另一学生拿黑白篮球代表月球,并始终将白的一面对着太阳的方向。必要时学生可以参考屏幕上的动画来获得方位感,教师控制动画演示和学生活动内容同步。活动二:通过学生的观测和体验总结出新月、上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的月相和日期。利用学生位于一直线时相互遮挡看不见“日”或“月”的契机,来启发他们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4、教师继续就屏幕上的上蛾眉月设问:初三、四的月相是反“C”形,初廿七、廿八的月相是“C”还是反“C”?屏幕出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他画得对吗?引出新问题:不同日期不同时段不同月相出现在天空中的不同方位,它的变

7、化规律是怎样的?【设计思想】这是难点所在,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讲清楚图示中的方向、地方时、地平圈和上中天等概念,并引导学生将图示中的方位与现实中的方位感统一起来,将图上月相和实际观察到的月相对应起来。这个知识点似乎超出课本的范围,但课本的“思考与实践”有相应的题目,学生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而且月亮是和我们一生相伴的事物,掌握相关的知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活动三: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不同日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