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4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4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ID:29700299

大小:8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2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4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_第1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4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_第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4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_第3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4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_第4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4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14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训练14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73年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中贩共侍约”木牍记载:“(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一。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非前谒。病,不行者罚日卅……”这一定程度上说明(  )A.西汉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商业贩运贸易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建立D.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解析:解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材料主要讲述了西汉时期民间商贩的一个约定,其中包括团体的人数规模、资金的来源、资金的保存方式等,说

2、明了此时期的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的史实。答案:D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解析:材料意思是凡是当官的住处近王宫,不当官与种田的住处近城门,工匠与商人住处近市场,这说明了按职业划分居住地。答案:C3.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魄”),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

3、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材料中并未说明“都在异地”,排除A;B项与材料中“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相矛盾;C项与材料中“忌讳茴香(回乡)”不一致,且材料难以说明徽商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从材料中明清时期徽商忌讳经营的商品种类可以看出其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故选D。答案:D4.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下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B.

4、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解析:图片中可以看出有大运河,依据所学知识,大运河开凿后,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一批城市兴起与繁荣起来,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答案:C5.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B.②④

5、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解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由“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可以看出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是正确的;由“外洋各国夷船到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是正确的;②中说“开始”不正确;④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答案:A6.“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

6、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解析:材料中观点强调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不同,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A、B说法有误。“重农抑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时统治者为维护自然经济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在自然经济未占主导地位前并未推行,故D项说法有误,C说法正确。答案:C7.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

7、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解析:本题考查对土地兼并根源的认识。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项反映了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D项反映了封建王朝的压迫、剥削,但不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故排除。答案:B8.史载: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