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87689
大小:28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2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二十七)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2011·深圳模拟)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B.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C.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D.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解析】 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同一组织或器官中,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手指的皮肤内,而效应器是肱二头肌等。大脑皮层是高级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脑干、小脑和脊髓内还有较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非
2、条件反射活动。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较快,而在突触部位传递的速度较慢,所以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突触的数量。【答案】 D2.(2011·潍坊检测)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内负外正),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内正外负),当
3、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恢复到原先的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突触小体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答案】 A3.(2011·濮阳检测)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解析】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
4、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答案】 B4.(2011·马鞍山模拟)分析下图,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在c处给以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答案】 B5.如图所示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
5、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B.高位截瘫的人一定不能完成缩手反射活动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D.脑溢血病人不能完成自主缩手反射活动说明乙对甲具有调控作用【解析】 B处为神经节,与其连接的A点为感受器,E点为效应器,乙为脊髓内的低级神经中枢,甲为大脑皮层内的高级神经中枢,痛觉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甲处)产生,A项错误;高位截瘫的人是因为截瘫部位的脊髓被破坏,但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没有被破坏
6、,所以缩手反射活动能够完成;脑溢血病人因大脑皮层被破坏,不能完成自主缩手反射,故可以说明甲对乙具有调控作用。据图所示,图中共有5个突触,缩手反射是低级神经中枢参与的非条件反射,反射弧为A→B→C→D→E。【答案】 C6.(2011·济南模拟)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 )A.使Na+通道开放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C.抑制细胞兴奋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解析】 熟悉静息电位和动作
7、电位的产生原理,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答案选C。【答案】 C7.(2011·长沙模拟)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B点分别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情况是( )A.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相同,两次刺激后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相同,刺
8、激A点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点时乙不偏转,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 B8.(2011·潍坊调研)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中无递质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