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64673
大小:80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过关检测卷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过关检测卷二(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管仲有一句名言:“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仲的政治活动中,既有利于强国又能够“富民”的一项是( )A.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B.严格尊崇周礼C.推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D.剥夺贵族特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管仲改革的认识。“相地而衰征”既扩大了税源,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又调动了私田主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C项正确。答案:C2.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
2、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解析: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故选A项。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因此不存在“倾邻国而雄诸侯”,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北魏已通过武力统一北方,不存在“倾邻国而雄诸侯”,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并未使宋朝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项。答案:A3.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
3、的进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可知,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个人处境,而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看是否促进社会发展,所以前三项都是正确的。虽然总体都是推动历史进步,但由于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具体影响不同。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上升时期,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所以,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4.北魏时期铸“太和五铢”钱币,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这些“太和五铢”钱的铸行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北方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日趋活跃B.先进文明推动了北魏政
4、权封建化进程C.孝文帝倾慕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达到了高潮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本质”。从材料中的“形制与汉五铢类似”“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学习中原地区先进文明的特点,其本质是封建化,B项正确。答案:B5.《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王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请侯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 )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
5、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解析:材料中的“魏之先出于黄帝”,表明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最基本的依据是鲜卑族和汉族出自同一祖先。答案:A6.1072年,某农民因贫困正要背井离乡之际,却意外地从政府借贷来了种子,他努力耕作,收获后不仅还清了本息,还略有盈余。他逢人便夸:“当今皇上的青苗法真是太好了!”这反映出青苗法的实施( )①能够缓解农民的燃眉之急 ②能够增加政府的收入 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④遭到了高利贷者的强烈反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在题目提供的材料中,没有高利贷者的任何信息,故④的叙述无依据。答案:A7.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
6、的相似点有( )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都加速封建化进程 ④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与孝文帝改革影响的共同点。促进经济发展和巩固封建统治是两者的共同点,也是所有顺应历史潮流的封建改革的共同点。王安石变法是封建王朝中期出现危机后进行的改革变法,主要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并不涉及民族融合和封建化问题,②③是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所以答案选D。答案:D8.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变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都重农抑商、奖
7、励军功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他们的变法都是为了富国强兵。答案:C9.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王安石变法是在王朝末期时进行的,张居正改革是在国家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时实行的B.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而张居正改革没有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而张居正改革并没有涉及科举制度的改革D.两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阶级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两次变法都发生在王朝中期,A项错误;两次变法都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B项错误;D项是其共同点。
8、答案:C10.忽必烈改制的实质是汉化,也就是封建化,在其推行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