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63581
大小:108.5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2
《高中语文 2.6 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1.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曾有过亲入敌营侦察敌情、只身追杀叛徒、带五十人马闯袭驻有五万人的金军大营生擒叛贼等英雄壮举,名震一方。23岁南渡归宋,先后任建康府通判及湖北、湖南安抚使等职。后受南宋投降派排斥打击,被免职退居上饶、铅山达20年之久。64岁时,朝廷准备北伐,任用他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但不久又遭排斥,回铅山家中。忧愤而死。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与苏轼并称____________。词风以____________为
2、主,兼有明快、婉约、清新等特点。有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今人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2.文体知识水龙吟:出自李白诗句“笛奏龙吟水”。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永遇乐:词牌名,始创于柳永,分上下两阕,共一百零四字。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刘辰翁等均用此词牌创作过,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3.人生经历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
3、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扑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做通判,帮助地方官
4、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4.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遥岑远目()断鸿()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吴钩()求田问舍()金戈()揾英雄泪()舞榭歌台()狼居胥()5.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顾赢得仓皇北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去水随天去秋无际()我从去年辞帝京()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3)舍求田问舍()退避三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不舍昼夜()舍鱼而取熊掌者也()(4)封封狼居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5)曾人道寄奴曾住()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益其所不能()(6)可可堪
5、回首()信可乐也()潭中鱼可百许头()1.幼安稼轩“苏辛”豪放沉郁《稼轩词》《稼轩长短句》3.cénhóngzān/jìkuàigōushègēwènxièxū4.(1)回头看/探望,拜访(2)表示动作的趋势/过去的/距离(3)名词,房屋,住宅/量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动词,放弃/动词,舍弃(4)古代帝王筑坛祭天的一种盛典/边界,疆界(5)副词,曾经/副词,表出乎意料,竟/通“增”,增加(6)岂,哪/实在/大约1.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其中的“江水、山景、落日、断鸿”等景物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1)江水、山景:词人由水写到山,“楚天千
6、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词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愁怨。(2)落日: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3)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1)第一个动作“把吴钩看了”。“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7、的苦闷烘托出来。(2)第二个动作“栏杆拍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在这里,把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显现在读者面前。(3)第三个动作“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阕后半部分刻画了一个“江南游子”的形象。请从动作描写和情感表达的角度简要说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中“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最终也“无人会,登临意”。由此看来,“游子”不单单是离家之人,更是被国家抛弃、没了归属依靠的人。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英雄宝刀,都弃而不用,使英
8、雄只得闲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