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知识》word版

《秦岭知识》word版

ID:29648064

大小:7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1

《秦岭知识》word版_第1页
《秦岭知识》word版_第2页
《秦岭知识》word版_第3页
《秦岭知识》word版_第4页
《秦岭知识》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岭知识》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秦岭知识:秦岭介绍、秦岭名称的由来、秦岭最高峰、秦岭超过3000米的山峰、秦岭主山、狭义秦岭主要山峰、秦岭四宝、秦岭七十二峪1、秦岭介绍: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相传是春

2、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遂命名为秦岭。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海拔2000~3000米。北侧断层陷落。山体雄伟,势如屏壁。《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险”的称号。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2154.9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山岭与

3、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14)、冰晶顶(又名静峪脑,海拔3015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2、秦岭名称由来: 秦岭古称“南山”,《诗经》有“节彼南山”,《禹贡》称“终南惇物”,《山海经》亦称“南山”等等。根据历史记载,南山之名由来已久。《史记》中谓“秦岭天下之大阻

4、也”。秦汉而后,东方朔有“南山天下之险也”。特别经韩愈贬潮州诗“云横秦岭家何在”,秦岭之名随韩诗而远扬。南山亦称终南山,左传有“终南九州岛之险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则说:“盖终南脉起昆仑,尾衔嵩岳”。到了清同治年间,更有毛凤枝著《南山谷口考》,“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凡南山谷口北向者,得一百五十”,正是陕南秦岭的山地。3、广义秦岭的最高峰:在甘南藏族自治区迭部县,迭山主峰扎伊克(亦称措美),甘南第一高峰,也是广义上秦岭的最高峰,海拔4920米。4、秦岭超过3000米的山峰:秦岭有三座3000米

5、以上山峰--拔仙台3767米  ;兴隆岭3079 ; 冰晶顶301514(此三座为独立山峰)。鳌山,财神岭,大白梁虽海拔在于3000米以上,但均属于卫峰或山头(中间有山梁相连)5、秦岭主峰(主峰:山脉的正峰,一般为最高峰)(1)迭山:甘南(2)太白山:宝鸡西安(3)终南山:西安(4)草链岭:渭南商洛6、狭义秦岭的著名山峰(独立山峰:两山峰之间无直接相连山脊,且鞍部或沟谷于山峰高差在400米之上)(1).拔仙台:海拔3767米,西安市太白县          (2).兴隆岭顶峰:海拔3079米,汉中

6、市洋县      (3).冰晶顶:海拔3015米,西安市户县              (4).东梁顶:海拔2956米,西安市户县            (5).光头山:海拔2900米,汉中市佛坪县        14(6).西分水岭顶;海拔2879米,西安市户县(7).首阳山顶:海拔2700米,西安市户县(8).东分水岭顶:海拔2678米,西安市长安区    (9).草链岭顶:海拔2646米,商洛市洛南县  (10).终南山顶:海拔2604米,商洛市柞水县      (11).大散岭顶:海拔28

7、13米,宝鸡市凤县      (12).紫柏山顶:海拔2538米,宝鸡市凤县、汉中市留坝县  7、秦岭卫峰、非独立山峰(主山:群山中最高或最大的山)(1).大白梁顶:海拔3521米,宝鸡市太白县(2).导航架(鳌山):海拔3485米,宝鸡市太白县(3).牛背梁:海拔2892米,商洛市柞水县8、秦岭在河南境内的最高峰:14秦岭在中国河南省西南部山脉。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城南。东南与桐柏山相接,为秦岭东段的支脉。北西西-南东东走向。长约400公里,为淮河与汉江的分水岭。海拔1,000公尺左右,主峰老君山海

8、拔2,192米9、秦岭四宝:(1)、朱鹮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朱鹮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已经彻底消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