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44959
大小:120.0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21
《高中语文 3.10 过秦论(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过秦论第2课时1.多义词(1)制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④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2)亡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③吞二周而亡诸侯④河曲智叟亡以应(3)利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③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4)遗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②蒙故业,因遗策③夜不闭户,路不拾遗(5)因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②蒙故业,因遗策③践华为城,因河为池2.通假字(1)孝公既没(2)约从离衡(3)威振四海(4)而倔起阡陌之中(5)赢粮而景从(6)百有余年矣3.古今异义词(1)以为桂林、象郡
2、。古义:今义:(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3)尊贤而重士(4)外连衡而斗诸侯(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5.特殊句式(1)铸以为金人十二(2)身死人手(3)而天下诸侯已困矣(4)为天下笑者,何也(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1.(1)统领、统率/控制/规模/制作,制造。(2)逃跑,代指逃跑的兵士/丢失/使……灭亡/通“无”,没有。(3)有利,代指有利的形势/锋利的/好处。(4)丢、丢失/遗留下来的/遗失之物。(5)介词,趁着/动词,沿袭/介
3、词,凭借,依仗。2.(1)“没”通“殁”,死,去世。(2)“从”通“纵”,指合纵的策略。“衡”通“横”,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六国分别跟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3)“振”通“震”,震慑。(4)“倔”通“崛”,崛起,突起。(5)“景”通“影”,像影子一样。(6)“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1)古义:即“以之为”,其义为“把……划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今义:常用义为“认为”。(2)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4.(1)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2)内,方位名词作
4、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在内。(3)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尊重。(4)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5)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5.(1)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代锋镝。同时也是定语后置句。(2)省略句,“人手”前省略介词“于”,在。(3)无标志的被动句。困,被困住,被围住。(4)被动句,用“为”表示被动。(5)宾语前置句,“不施仁义”。(6)判断句,用“……也”表判断。1.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①“施仁政,行仁政”。②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期。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
5、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滋生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至逼迫农民卖妻鬻子。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于是借此文,希望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③从前面对贾谊的介绍可以看出,贾谊是个对政治功名有强烈愿望的人,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引起皇帝的注意,实现其政治抱负。2.本文题为“过秦论”,是一篇论说文,但全文却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试讨论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由叙史和议论两部分组成。叙史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史的升华。作者通过叙述,概括秦朝百余年的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为最
6、后的议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作者的叙述中始终包蕴着文章的中心,这样由事见意,由史出论,以史实为论据的论证,虽然叙述较多,却处处为最后一段的议论蓄势,体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特点,使文章的中心突出,论证更加有力,更能使人信服。3.面对强秦,“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诸侯国是采用什么办法“弱秦”的?作者竭力描写反秦统一战线之强大有何作用?(1)办法:诸侯各国面对强秦的威胁被迫联合抗秦:①招纳天下人才,订立合纵同盟。②有贤明和具有政治远见的领导人,聚合各国的力量,一致对秦。③六国阵营,一时人才济济,有众多的谋臣出谋划策;有各方来的策士,为各国诸侯沟通意见;有各国的良将
7、统率军队。(2)作用:作者竭力描写反秦统一战线之强大是为了衬托秦国的不可战胜。这样,①可为下文陈涉与各国之师的对比埋下伏笔。②为后文所谓“攻守之势异也”张本,这里说的势如破竹的“攻”势,与后文陈涉起义后秦朝兵败如山倒的“守”势相映成趣,彰显主题。4.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对比内容对比作用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宏伟、角度清晰。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