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40643
大小:1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古文二则》教案 (新版)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古文二则第一课时 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重点)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难点)4.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
2、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2.文中有关人物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友好关系。吕蒙(178—220),字子明,
3、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故。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之战,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3.字音字形。卿(qīng) 岂(qǐ) 孰(shú)涉猎(shè)遂(suì)4.词语解释。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另眼相看,用新的
4、眼光看人。5.阅读课文,初步思考:(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①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②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涂掌事(当道、当权)③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②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③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④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三、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2.同桌互检诵读
5、,纠正错误。3.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气。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C.“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推托的理由,要重读强调。)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二)翻译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研讨下列问题。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明确:先推托后接受。3.课文是怎样
6、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明确: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明确:大惊——拜蒙母——结友。5.概括情节(“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明确: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三)人物形象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明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其对吕蒙的关心、厚望。(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明确:“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3
7、)“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明确: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总结: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跃然纸上。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的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思考讨论:(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明确:十分惊奇的神情,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
8、长进。(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明确: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