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2)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2)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ID:29639695

大小:427.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2)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2)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2)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2)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2)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 科学测量1.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B.标准状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C.人体正常的体温(口腔)约为37℃D.人的手指头伸到水中,感到不冷也不热的温度约为53℃2.将右手放到一盆冷水中,左手放到一盆热水中,过一会儿把双手同时放到一盆温水中,则两手的感觉分别是(A)A.右手热,左手冷  B.两手均热C.右手冷,左手热D.两手均冷3.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C)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认清最小刻度值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应立即读数D.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面相平4.下列是几位同学在科学实验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情况,其中做法正确的是(D)5.如图所示,下列仪表的测量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C)6.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读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温度计的(B)A.测量范围B.最小刻度C.每一小格的距离D.最低测量值7.使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时,为了防止液体膨胀胀破玻璃管,必须注意(A)A.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B.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C.温度计的长度D.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8.如图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

3、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由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当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第8题)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B.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C.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D.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9.下面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①选取适当的温度计;②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③正确读出温度计的读数;④取出温度计;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操作顺序填写在横线上:②①⑤③④。10.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保温杯内

4、的开水的温度。(1)现有最高测量温度为110℃、200℃、42℃的三种温度计,测量时应该选用最大测量值为110_℃的温度计。(2)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数,针对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正确。你认为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__乙__。11.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C)A.0℃的冰比0℃的水冷B.0℃的水比0℃的冰冷C.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D.以上说法都正确【解】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一样,冷热程度就一样,因此0℃的水和0℃的冰冷热程度是一样

5、的。12.有两支温度计,其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示数情况分别是(C)A.上升高度一样,温度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升得高,温度示数亦大C.内径细的升得高,温度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温度示数相同【解】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将它们插入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液体就会受热膨胀,由于膨胀的体积是一样的,则内径细的温度计中液体高度会高一些。但同一杯热水它们所显示的示数是一样的,只不过两支温度计每一等份的间隔不一样。13.观察下图中温度计甲和温度计乙(只画出一部分)下面说法正

6、确的是(D)(第13题)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两只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一样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解】 观察甲、乙两图,甲的量程为35~42℃,最小刻度为0.1℃,可知甲为体温计,乙为普通温度计,体温计不可测沸水温度,普通温度计不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两者都是利用其玻璃泡内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14.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里的示数为22℃,那么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20℃。【解】 假设这支温度计最小

7、刻度为1℃,则其液柱变化90格(94-4),实际温度变化了100℃,则可列式:=,得t=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