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12409
大小:60.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四)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跟踪检测(四)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变革到春秋末年时达到质变。”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七雄”出现C.各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D.周王室更加衰微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质变”是指社会制度的变革,春秋末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开始形成。A、B、D三项均是社会变革的表面现象,不涉及社会制度的变革,所以都没有体现“质变”,故选C项。2.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李悝、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2、 )A.实现富国强兵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发展封建经济D.推动社会转型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改革的再认和把握能力。B项表述错误,管仲改革只是维持原统治阶级的统治;C、D两项只是客观效果,错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李悝、吴起等改革者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所以A项正确。3.春秋战国时期,“初税亩”“相地而衰征”等制度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合法化。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进步B.争霸战争需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战乱解析:选A 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所有生产关系变化
3、的根本因素都是生产力的发展。4.下面是某老师在讲解《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课时使用的示意图,据此可知,其反映的是( )A.吴起变法 B.李悝变法C.管仲改革D.商鞅变法解析:选B 由图片中的“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可以判断出,这反映的是李悝变法,故答案为B项。5.吴起变法对楚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韩非子·喻老》云:“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韩非子·和氏》云:“吴起教楚悼王……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这两则材料表明吴起变法( )A.严重打击了贵族政治B.改变了楚国的社会风俗C.开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之风D.改变了楚国的
4、经济结构解析:选A 从材料中的“禄臣再世而收地”和“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可以看出,贵族的土地和爵禄不再像过去那样世代继承,这表明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严重打击了贵族政治。B、D两项与题意不符,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6.《吴子·料敌》中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秦国君主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②政治严明,赏罚必信 ③秦国国君雄才大略 ④秦人尚武精神浓厚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B 根据材料“其政严,其赏罚信”可以判断出②正确;由“其人不让,皆有斗心”可判断④正确;①③不能由材料得出。
5、二、非选择题(第7题16分,第8题10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材料二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诚焉。——《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4分)(2)简释材料二中“
6、初税亩”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6分)(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回答。第(2)、(3)问考查“初税亩”实施的背景、含义、目的、后果,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二分析作答。答案:(1)制度:西周实行的井田制。态度:反对按田亩多少征收田赋的方法。(2)含义:“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原因:周王室衰微,吏治败坏;私田大量出现;为增强鲁国的实力。(3)地方:鲁国。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后果:
7、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魏国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私有制)”。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启用了李悝主持变法。李悝推行“务尽地力”,他指出:在百里见方的范围,农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斗);不勤,则损亦如之。”这一进一出,就要相差“粟百八十万石”。《史记·平准书》记载了李悝农业政策:“故庶人之富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灭世。”商人贱价向农民买入,高价卖给市民,造成了“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为此,
8、李悝又实行了平籴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