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6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5 我国公民与政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能力训练五 我国公民与政府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15山东德州高三二模)“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权力)不能进”。这凸显了( )①国家应该保护公民的所有权利 ②权力的行使应该受到制约 ③公民有权阻止权力的行使 ④权力的行使以尊重合法权利为前提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2015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针对网络上对“星二代”的围观,《人民日报》发文强
2、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这告诉我们( )①要正确行使自己最基本的民主权利 ②应理性、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③程序正当是依法执政的关键 ④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互联网服务者的资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提供服务。规定“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主要体现了( )A.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B.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C.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
3、结合原则D.依法治国原则4.(2015广东卷)某市区为推进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特聘一些社会组织专业人士和社会能人担任区、街镇、社区三级的综合治理委员,建立“三级联动”机制,以保障特聘委员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政府出谋划策。特聘委员模式( )①代行了政府职能,推进了社区基层民主 ②有助于政府从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型 ③创新了社会组织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 ④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的渠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5湖北武汉武昌高三调研考试)信访为民众提供了利益诉求的渠道,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部分群众“信
4、访不信法”的现状。究其原因有:判后执行难造成的法律打白条;行政干预情况依然存在;司法不公以及缠访闹访获得的“高额回报”的“激励”作用。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立法机关要科学民主立法,确保有法可依 ②公民要提高法律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维护法律权威 ④政府要依法执政,科学、民主决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多规合一”工作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基于城乡空间的协调与衔接工作。“多规合一”能够( )①扩大公民基本政治权利 ②提高政府行政审批效率
5、③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 ④推进民主管理深入开展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7.(2015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安徽省在清理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时,创造性地制定了“责任清单”。权力“责任清单”把权力“晒”到阳光下,把监督“利剑”交给公众,让权力运行透明,责任如影随形,百姓监督有据。这种“责任清单”制度的建立,有利于( )①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②创新政府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③积极问责、消除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④减少政府权力,还政于民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8.
6、2015年3月3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定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在《条例》起草过程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力主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他表示,“涉及公众利益的工作,决不能跟老百姓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与其直接出台,做‘一锤子买卖’,不如先征求意见,让大家讨论,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种“先征求意见,寻求全社会意愿和要求‘最大公约数’”的行政理念( )①尊重了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有利于建设阳光政府、透明政府 ②体现了求真务实的要求,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③尊重了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7、,有利于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④体现了合法行政的要求,有利于建设合法政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2015山东德州高三二模)针对持续冷清的房地产市场形势,2015年3月30日央行将购买二套房的首付比例由不低于50%调整为不低于40%,同日财政部也放宽了转卖二套房营业税免征期限。这些措施( )①是政府坚持科学决策的表现 ②是政府坚持依法执政的表现 ③主要履行了宏观调控的职能 ④主要履行了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2015北京重点中学高三月考)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谈到,“政府
8、滥用法律之邪恶,不亚于立法者追逐私利而不可避免导致的腐败”。要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关键是( )A.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B.公民履行依法监督政府的政治义务C.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德行操守以杜绝腐败现象D.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