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讲义 湘教版必修3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讲义 湘教版必修3

ID:29573323

大小:2.37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21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讲义 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讲义 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讲义 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讲义 湘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讲义 湘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讲义 湘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点一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湿地的分类(3)湿地的特点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2.“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湿地的生态效益“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提示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

2、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3.湿地资源问题(1)湿地资源问题(2)洞庭湖萎缩4.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3)措施地区具体措施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反思归纳 湿地的生态功能及湿地资源问题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

3、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

4、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

5、的截流改向4.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流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题组一 湿地的形成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

6、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解析 沼泽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来水多,损耗少。来水多主要是因为该地地表径流较多且易发生春汛和凌汛,河水易泛滥。损耗少主要包括: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纬度或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有冻土层,不易下渗。题组二 湿地的生态效益2.(2014·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1)简析

7、图2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2)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答案 (1)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任答三点)(2)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 第(1)题,抓住“自然条件”这一关键词,能够围海造田,从海水浅,多港湾,泥沙多等自然条件和西风带风大,推动风车排水等方面展开说明。第(2)题,从保护环境,恢复原始生态分析。方法技巧 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1)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